返回第2章 灾难生君王漠然 朝政颓群臣无视(第2/5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那天开始,刘骜(成帝)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开始按时上朝,召见大臣,处理政事,安抚官吏百姓。

    当时,大汉朝廷各地郡县的灾难频繁,四方动荡不安,境内外已经是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对朝廷出现的种种危机,太后王政君一直十分忧虑。王政君殷切希望儿子刘骜(成帝),能够在大司马王莽等文武大臣的协助下,及时解决处理好朝廷那些棘手的问题,以免大乱发生,危害大汉朝廷的江山社稷。

    到了如今,太后王政君见儿子痛改前非,变得如此勤政懂事,心里大喜。

    太后王政君以为,儿子刘骜(成帝)彻底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从此收心了。

    王政君的心里,一时间感到十分欣慰。

    5

    那时,刘骜(成帝)似乎开始接受母亲王政君的教诲训导,虚心接受表弟大司马王莽等文武大臣的辅佐协助,专心于处理国事了。

    那一天,刚刚上朝,刘骜(成帝)就立即雷厉风行地下旨,召集朝中三公九卿等文武大臣,进宫朝会。

    刘骜准备与大臣们一道协商,商议处理、应对朝廷新近天象变异、天灾人祸频繁等诸多紧要的大事。

    见刘骜(成帝)下旨举行朝会,文武百官哪敢懈怠。很快,未央宫白虎殿里,就济济一堂了。

    看见文武大臣精神奕奕,心情迫切的神态,刘骜(成帝)心里,十分满意。

    见群臣到齐,皇帝示意朝会开始。执事官刘琦,当即声音洪亮地大声宣布道:

    “奉圣旨,朝会开始。文武百官,各就各位。”

    6

    众臣屏声静气,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皇帝刘骜,聚精会神地听着刘骜发言,颁布圣旨。

    刘骜(成帝)见众臣各就各位,就开始有条不紊地侃侃而谈。

    刘骜的态度十分诚恳谦逊,他亲切和蔼地对大司马王莽,宰相翟方进为首的三公九卿、文武大臣们说道:

    “诸位爱卿,各位大臣:

    如今国事维艰,民生凋敝,各地灾害连连,天象变异不断,朕心里十分忧虑。

    朕一直在苦思治国良策,思考如何度过今天的危机,中兴我们大汉帝国。

    无奈寡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苦无良策,一时没有妙策化解。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集思广益,虚心纳谏,方能有利帝国大计。

    诸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指教于朕的呢?

    可有什么良策妙计,指教于朕,让我们君臣,共同度过今天的危机的呢?

    朕将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7

    黄门郎刘歆,是光禄大夫刘向之子。刘歆年青英俊,家学渊源,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是大汉朝廷著名的星象学家和儒学大家。

    听到刘骜(成帝)如此发话,黄门郎刘歆心里大喜,小声对同列的王氏子弟王俊等大臣说道:

    “诸君,陛下如今,已经回心转意,回归正道,帝国有福了。臣一定要尽力规谏,为匡扶社稷献绵薄之力。”

    “子俊大人博学多才,是宗室领袖,一呼百应,一向深得陛下和太后敬爱。说服陛下,舍君其谁呢?”

    王氏子弟王俊等大臣,小声鼓动刘歆说道。

    听到王氏子弟的诱导,黄门郎刘歆大受鼓舞。他兴冲冲地出班,有些迫不及待地上奏刘骜(成帝)说道:

    “陛下:

    臣以为,天意民心,紧紧相连,密不可分。为君者,不可不察,不能不对天意民心的警示,给予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最近一些日子以来,臣忧心国事,常常夜观天象,了解天意的启发。臣突然发现,荧惑星(火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