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4章 试驾的影响(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视察了下工业区后,吴长庆便返回了宫中。

    至于那个案子,其实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前世他身为社会的底层,遇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往往都会义愤填膺,然后站到弱者一边摇旗呐喊。

    但是现在,他作为一个掌权者,格局已经提高了很多。

    吴长庆知道,哪怕今天自己偏袒了这几个难民,亲自出手裁决,也没有任何意义。

    整个天下,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他亲自裁决,能护的一个十个百个,却护不了千个万个。

    要解决这种问题,还必须从根源下手。

    而问题的根源,其实只不过是因为贫穷,因为生产力的落后而已。

    在吴长庆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挺容易的。

    都不需要去制定什么相关的法律,强行逼迫地主释放这些长工。

    那样做的话,不但会让地主阶级不满,而且在实际的执行中还未必有效。

    真正高明的做法,是让那些地主主动把长工辞退。

    现在的地主之所以要雇那么多的廉价长工,无非就是因为需要这么多人来种地嘛。

    只要多弄出一些铁制农具,农业机械,解放劳动力即可。

    如果一台机器的效率可以超过一个长工,成本还低于一个长工,那么那些地主自己都会主动把长工赶走,然后购买机器。

    毕竟,养一台机器,总比养一个每天都要吃饭的长工容易。

    这些被赶出来的长工,自然就能重获自由,然后进入工厂上班,又或者去从事其他行业。

    解决社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科技水平,提升生产力。

    至于其他什么律法,制度都是扯淡。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重大问题和矛盾,都是靠科技进步解决。

    不管是奴隶制,分封制,郡县制还是西欧的贵族制,这些可都解决不了百姓吃饭的问题,唯有科技才可以。

    吴长庆突然出宫视察,其实只是他的一时兴起。

    但是,朝堂中的百官可就不这样想了,他们都在揣摩圣意,在思考吴长庆这个举动的意图。

    这个还真不能怪他们多想,毕竟以前的君臣关系,君臣互动就是靠这个样子。

    很多事情皇帝不会明说,或者不方便明说,就会做出些举动来让百官去猜。

    猜中了的人,自然就能做出让皇帝满意的反应。

    猜错的了人,往往就要倒霉。

    他们这些当官的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却忘了,吴长庆是半路起家的帝王,从小可没有接受什么帝王教育,驭人之术。

    吴长庆走的都是野路子,继续沿用以前的做官思路,显然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当然,也有些熟悉吴长庆的人,足够聪明的人,沿用这种旧习惯,却也总是能够揣摩中吴长庆的想法。

    到了第二天,天子试驾这篇文章就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作者是吴长庆的喉舌,秘书长魏子文。

    魏子文在文章里自然是对吴长庆的一顿吹捧,把天子试驾这一举动,吹成了是什么造福天下苍生的‘圣举’。

    同时,在文章里大肆鼓吹公共马车,将公共马车的优点一一剖析。

    文章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文章见报之后,前来乘坐公共马车的人多了数倍。

    有很多人都是特意前来体验一番。

    连皇帝都亲自坐的马车,不去体验一番那可就是太遗憾了。

    当前还没有明星这个职业,但民间崇拜吴长庆的人,那可是着实不少。

    体验过后,不少人都对公共马车竖起了拇指。

    不但方便舒适,而且还很廉价。

    五站以下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