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墙骑兵(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京,东大营。

    这里驻扎着吴军的三万骑兵,以及其他一些养马之类的辅兵。

    北上中原大战,骑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北方的平原太多,适合于骑兵作战。

    虽然他们有空心方阵,但这不代表骑兵就没有作用了。

    一万清军步兵对战一万吴军燧发枪部队,也许最多只能杀伤吴军一千人。

    但是一万清军骑兵对战一万吴军燧发枪部队,即便是摆空心方阵,清军也能杀掉两三千吴军。

    骑兵再没用,也比步兵强。

    而且,吴军当中也不是全都是燧发枪部队,其他冷兵器部队在平原上遇到清军的骑兵,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而且,清军的骑兵也不是就非得要去冲击空心方阵。

    偷袭后勤线,偷袭小股部队,冲击炮兵阵地......

    如果清军能够灵活的运用好他们的骑兵,说不定能够决定战场上的局势。

    总之,清军的骑兵依旧是一个吴长庆需要认真对待的战力。

    为了应付清军的骑兵,吴长庆也对于自己的骑兵进行了改造。

    对付清军骑兵最好的方式,还是用骑兵去抗衡,空心方阵太被动了。只要清军的骑兵不去冲阵,他们就拿清军的骑兵没办法。

    比速度,没有什么兵种是骑兵的对手。其强大的机动性,可以把步兵当猴子一样遛。

    所以,综合考虑,还是得用骑兵去抗衡。

    但是,清军的骑兵基本上都是满族人和蒙古族人,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擅长骑射。汉族骑兵想要战胜他们,并不容易。

    为此,吴长庆特意编写了墙骑兵的训练方法,让董天宝和满达海按照这种方式来训练。

    墙骑兵,其实指的就是骑兵在冲锋的时候,保持密集阵型,两个骑兵之间相隔最好不要超过十公分,像一堵墙一样推进。

    这个概念比较超前,目前的骑兵冲锋,两个骑兵之间都会保持较大的间距。前后两排的骑兵,则会保持好几米的距离。

    这样他们可操作的空间比较多,比较灵活。

    相比之下,墙骑兵其实非常笨拙,一匹马摔倒,往往都还会绊倒另外的战友。

    但是,墙骑兵也有它独特的好处,那就是它这种战法适合农耕民族。

    因为农耕民族一般都不擅长骑射,没有娴熟的骑术。选择用宽疏的阵型和游牧民族对砍,比骑术,比个人的勇武,那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等于是找死。

    但是,采用了墙骑兵战术之后,他们就不需要骑术了,弥补了他们最大的弱点。只要能够保持阵型,一股脑冲过去就可以。

    别小看这看起来有点傻的战术,实际上威力惊人。

    至少,游牧民族的宽疏阵型,绝对不是墙骑兵的对手。

    因为,墙骑兵的密集程度导致了游牧民族的骑兵没有发挥空间,就是简单单纯的拼消耗。他们的骑术发挥不出来,丧失了最大的优势。

    而且,因为墙骑兵更加密集的原因,双方在对战时,单位面积里,一个游牧民族的骑兵往往同时要面对几个敌人的砍杀。

    这相当致命,能够以一敌二或者以一敌众的只有影视剧里的主角或者重要角色,普通人一对一都需要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会被一刀解决。

    一对一的时候,背后或者旁边有人给一刀,他们其实没有应对的办法。

    这种人数劣势是由阵型决定的,而不是由总兵力决定。

    他们即便有相同的人数对冲也没用,宽疏阵型会导致他们很多骑兵都会处在战场的外围,接触不到敌人。

    能够接触到敌人的骑兵,往往又会被围攻。

    而这,就是墙骑兵的妙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