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小太监和皇帝(第1/3页)  草根选调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钟国正回到公社时,黎成德早已站在他的房门前,在那里等着他了。    一见到他回来,黎成德就激动地对钟国正说:“钟主任,饮食店我已经在县城租好了铺子,办好了一切手续,万事俱备,就等着你来确认一个好日子后,就可以开业了。”    钟国正一愣,没有想到黎成德两口子办事这么麻溜,就笑着对黎成德说道:“们两口子这几天辛苦了!选日子的事情,还是要辛苦你。因为我不懂这种事情,不但成不了好事,反而会不利于你处理。你放心去办这事就是了,我没意见。”    黎成德说道:“我请八字先生算了一下,大后天的日子不错,你看就定在大后天开业,行不行?”    钟国正答道:“好,就定在大后天。对联拟好了没有?”    黎成德解释道:“还没有。选了很多对联,总觉得不如法。是不是由你来出一副对联?”    钟国正开始思考起饮食店的对联来。想了一会儿后说道:“有了!色香味俱全食之不厌,桃梅李并蓄好就再来!你看哪样?”    “好好好,我们现在就去找人写好。”黎成德记下这幅对联后,继续対钟国正说道:“后天是星期天,悠玺也是不上课的,要不,你和她明天晚上,一起赶到县城,参加开业后,晚上再赶回来?”    “好,你告诉悠玺,我想办法借一部单车,明天下午我去接她,晚上赶到县城,后天一起回。”钟国正高兴地答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所以人们一见面,历来就以“吃饭了吗”为问候语。    翻开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中的历史纵横,风土人情,文化积淀,场面变化,其实都蕴藏在看似简简单单的吃吃喝喝之中,吃饭已经演绎为一种饭局。    饭局的关键不再是“吃”这个内容,而是暗渡“局”这个“陈仓”。往往一局饭后,有经验的各种场面人士达到了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非场面人士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都在心领神会的不言之中完成了。因此,吃饭不仅是一种生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交易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会不会吃饭,懂不懂吃饭,善不善于处理吃饭问题,就成为会不会做人,会不会经商,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战,甚至能不能得到天下的一种重要因素。很多关系往往就是在吃饭中建立和巩固的,很多事情常常就是在吃饭中决定和办成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也是在吃饭中出现和造就的。    最出名的就是宋国大夫华元马车夫临时“反水”的故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攻伐。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    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块大羊肉。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没有分到。    原来华元因军务繁忙,忘记了自己的马车夫。马车夫见其他人都吃得满面红光,津津有味,心里越发感觉不是滋味,心想,你华元连加餐都搞区别对待,好,你既然不仁在先,就别怪我不义在后!    马车夫暗暗打定主意,决定不陪华元玩了,而且要给华元好看。    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二话不说就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这个马车夫突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郑军营地飞速驶去。    华元大惊,急忙喊道“你搞哄么鬼啊?快给我回来!”    马车夫不屑地说道:“将军,实在太抱歉啊,昨晚你有权不给我吃羊肉,现在我也有权让你当俘虏,我们扯平了!”    就这样,马车夫驾着指挥车直接到了郑军大本营。可怜的华元研究了一个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没有来得及施展,就稀里糊涂地就当了敌人的战俘!    改革开放以来,吃饭的生存功能开始渐淡化,其他功能日渐显现,各种关系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越来越离不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