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评审一(第1/2页)  大明之风起青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与卢飏的商议,宋云霄将评审大会设在了州衙门口,而且广发告示,让百姓前来观看。

    若是知晓现代营销手段的看客,自是明白这是为某种新产品的发布造势了。

    当然,这个时代的百姓没有受过各种商业营销手段的轰炸,初见这个告示,还以为是知州大人公正廉明呢。

    当然,卢飏撺掇宋云霄公开评审,一来是对自己的报价和品质有自信,想用围观百姓造势,好给宋云霄减轻压力,其二自然是想利用这次评审大会,为自己的水泥产品宣传了。

    因为这是大明史上首次公开招标,所以到了评审这日,延庆州城里也颇有些万人空巷的架势了。

    宋云霄的评审委员会,没有找属下官员,只是从城里的匠户里面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

    而且事先也没有透露这几人的姓名,也没有告诉几人到底所为何事,只是说让他们评价几种营造材料的好坏。

    待这几个老工匠到了评审现场,一时便有些懵,好在赵师爷在场,一顿安抚,这几个老工匠才放下心来,堪堪坐在几把椅子上,等着对营造材料进行评价。

    此时的竞标评审要比卢飏前世简单许多,什么资质审核、项目设计、环评、可行性分析等等统统省去,这次评审只看两方面内容,一是报价、二是质量。

    总体要求就是:质量优先,价低取胜。

    当然这标准就是为竞标的刘启年所量身定制的。

    宋云霄自是没有出席这次评审,主持评审的是州衙佐贰官,延庆州丞李宪李远山。

    李宪与宋云霄一样,皆是举人出身,但运气却没有宋云霄好,自出仕便是佐贰官的县丞,干了十多年,这才进了州丞。

    尽管级别从八品提到了七品,但州丞与县丞也没什么区别,有知州、知县在,他这个佐贰官还不如衙门里六房的典使有权利。

    毕竟衙门里吏、礼、户、刑、工、兵六房都有自己实际管理的一摊事,而且一般的小事,各房的典使自可以一言而决。

    上有总揽全局的知州,下有惟知州马首是瞻的各房属吏,李宪这个州丞很多时候便是个摆设。

    其实,李宪比宋云霄年纪还大,但出仕却比宋云霄晚了十年,他是一直考到四十多岁才彻底死心,久试不中才出来谋了个佐贰官的差事。

    不过三十多年的科举生涯锻炼了李宪的心态,自从放弃科举后,便似是一切都看开了一般,对于仕途也没什么想法,有个官职在身,能为家族谋点实际好处便也就知足了。

    所以对于州衙事务,李宪一向是漠不关心的,知州大人若是想让他多分担些,他便多分担些,若是不想让他分权,他也乐得清闲。

    此次宋知州让他主持这什么劳什子的评审大会,他也抱着当个摆设的心态来的。

    李宪心态超脱,但却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宋云霄对这这修葺城墙之事甚是上心,先是弄了个什么公开招标,其后又搞什么评审大会。

    这两件虽都是新事,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他自也知道这是宋云霄想甩开底下人自己干。

    以往县里或者州里搞个大工程,都是知县、知州自己征发民夫干的,当然用料什么的,自是依靠当地的商贾提供,于是在这其中,便有了各级属吏的好处。

    卖石料的、卖青砖的、卖糯米的、卖柴薪的、卖木料的、卖镐头、铁锹、锤子、斧子锯子的,每个都有来头,甚至连工地上做饭的都是哪家小吏的亲戚。

    李宪也知道朝廷给的那一万两银子不怎么够用,所以宋云霄便想处处节省成本,好把这件事做成,但就是不知道搞这公开招标到底有没有用,毕竟修葺城墙光成本就得两万两白银了。

    当然,李宪对此事也只是隔岸观火的态度,干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