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能吏(第1/2页)  大明之风起青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云霄不仅在陕北干的不错,从延庆百姓的市井评价来看,他在延庆做得也很好。

    不过这时候的百姓要求很低,不横征暴敛,鱼肉乡里便是好官了,如果再能诉讼公平,捕捕盗贼,修修水利,教化乡民,那便是能吏。

    而观宋云霄的作为,确实可以担得起能吏二字。

    万历三十九年,延庆妫水河、野鸭湖畔,宋云霄勘察地形,带领当地百姓,历时三年,开垦水田六万余亩,始种水稻,士林百姓尽皆称颂。

    此时进了厅堂,卢飏不敢拿乔,便直接跪下行礼,虽然他是个秀才,可以见官不跪,但天地君亲师,宋云霄是他的座师,儒家弟子最重此道,卢飏此时也不好再拿捏什么秀才功名见官不跪了,免得出去被人戳脊梁骨。

    行礼之后,双方坐定,先是诉了一番师徒之谊,卢飏随后又给老师汇报了一下这些日子的学习情况,宋云霄照例考校勉励一番。

    卢飏穿越的这个身体,委实智商不错,四书五经、科举文章掌握的还算可以,卢飏又将四书五经和现代的一些治世理念想结合,倒是听得宋云霄频频点头。

    当然这主要是宋云霄自身的道德文章水平很一般,举人嘛,理论水平比进士还是差不少的,加之出仕了许多年,之前学的估计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问得问题都比较浅显,若是换个翰林来问,估计卢飏很快便会哑口无言了。

    而且观宋云霄此人的经历,当是更重视实务一些,这便更中卢飏下怀,两世为人,特别是后世的管理经历,让他最不缺的便是实操经验,在一些具体事务的问题上,到让宋云霄刮目相看,就差拍手称快了。

    如果说之前两人相见,宋云霄只是将卢飏当成中榜秀才中的一员,尽的只是座师的情谊,但今日一番交流之后,宋云霄还真起了爱才之心,大有将其收为正式弟子的意思。

    落落大方、才思敏捷,且又言之有物、切合实际,一些见解甚至让宋云霄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此少年英才,谁人能不喜欢。

    不过宋云霄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城府不是一般的深,虽有正式收为弟子的意思,但还要再观察些时日,最好等到卢飏中了举人,毕竟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

    师门、同窗、同科,明朝官场上充斥着这样复杂的关系网,比如夏言是徐阶的老师,徐阶又是张居正的老师,靠着这样复杂的关系网,文官集团将自己的政治理想或者说是政治利益一代代传承下去,相互结党、抱团取暖,来与皇权抗衡。

    自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起,这样的关系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罗织,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已经成了一股皇权都撼不动的阶级了:文官士大夫集团,引得两位皇帝便只能躲在深宫里玩权谋,但最后皆以失败告终。

    从第一位内阁首辅黄淮起,到如今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一共五十八位,皆是亿万黎民中的佼佼者,精英中的精英,而这些人皆出身世家地主阶层。

    所以如今大明身上最大的顽疾土地兼并,也算是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了。

    毕竟,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指着这帮人去搞改革,失败那便是板上钉钉了,比如张居正,他能够背叛他的阶级,但他背叛不了他的利益。

    求仁得仁,大明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死的一点也不冤。

    而此时,这股势力中的一个小触手,便毫无意识的开始拉拢刚刚进入这个阶层的一个小小卒子了,尽管此时,双方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一位想着如何将这位少年英才收入麾下,另一位则琢磨着怎么优雅的骗些钱财。

    一时相谈甚欢,见时机差不多了,卢飏便将鞑子人头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对于事情的经过,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