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2章 市场招标风波(第1/2页)  扶贫那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柯建华的神情,独孤兰已猜出八九分,一边泡茶请客一边道,建华哥这表情,该不会是家里的“秋瓜棚”要倒了,怎么一付不高兴的样子,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表情啊。

    喝下一杯茶后,长叹一声,柯建华道,搞这个市场独孤书记是知道的,搞得好辛苦的。可是眼看着市场就快建设起来了,在招标商户的问题上,我们这些劳苦的人,却一点也得不到优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

    独孤兰递上一支香烟,自己也点烟以掩盖自己思考的紧张,心里想,柯建华这两年来的表现确实不错,为村里忙前忙后,对工作负责。交代他的事,从来没有落过。要说没功劳,也是有苦劳的,像他这种同志,要求让个好点的档位,是不为过的,但是从公平的角度来说,这么让他优先,就是对其他村民的不公。可如何说服柯建华,这是一个难题。思前想后,独孤兰只好对柯建华道,我认为经商之道,以货美价廉,诚信经营,服务态度好,才能取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要是不能经营好,就是店面放在特区,也照样有倒闭的商户。你说是不是?

    经过独孤兰的耐心说服,柯建华的脸上渐渐的露出了笑容。当他离开工作室时,回头再甩过一支香烟,可见他是接受了独孤兰的意见。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工程在一点一点的推进。独孤兰天天这边跑跑,那边跑跑。不是协调工地上地皮的问题,就是协调施工队与村民的矛盾。再就是把关材料问题。还有就是忙活着资金的事。工程按照进度拨款,每过几天总有施工队长到来要钱。

    食品加工厂的事就少点,那里只协调地皮与村民的关系,其它的资金、用料、管理都是柯在武公司的事。

    在这些天里,东篱村第一书记荀日安和支书李书照俩人,到工作室来了一趟,他们对于把食品厂建设在林樟村,是有苦难言的表情。俩人进门坐了好久,总是低着头吸闷烟。等开口了,俩人还拌起嘴来,互相埋怨对方,没有好好把握时机,造成项目没落户东篱村。

    为了缓和紧张气氛,独孤兰道,两位书记别的就不说了,如今的办法,就是你们村里建设好农产品收购站,把村民手里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再协商柯在武老板,到时食品厂出车,每天到村里拉货。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村民们的劳动强度,及时的送出农产品。你们看这个办法好不?

    本来俩人像蔫着的叶子,一听到这办法,把头一抬,眼睛亮了起来,像春天新长的芽,看得出充满了生机。

    独孤兰接着道,你们除了办好收购站的事,还要处理好景区的发展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旅游住宿、扩大观赏项目等。

    李书照呆呆的问道,还扩大项目?村子就那么一点大,那里有地方扩大?

    独孤兰笑着道,不是扩大地盘,是游乐项目。比如,增加一些当地的民俗项目,特色项目,让游客有观赏性、娱乐性,这样子景区才能长久的经营,也能扩大村民的就业机会。

    第一书记荀日安一拍脑袋,高兴的道我明白了,这样子扶贫的目标就能早点接近。近来还天天在愁着找不到项目,也愁着找到项目了资金不够的问题呢,这下子问题全解决了。说完拉上李书照,高兴的回去了。

    送走荀日安他们,独孤兰争取点时间,赶到郑厝村,这村子前几天说的雪莲果问题,不知道是否解决了。这事一直压在独孤兰的心头上。

    在村委会里,独孤兰只见到一位打扫卫生的老太婆,她可能见过独孤兰,一见面很熟识的打扫呼,并放下手中扫把,热情的煮水泡茶。

    独孤兰向她打听两位书记的去向,老太婆一问三不知。只好掏出手机给胡闯去电话,电话里头传来“呼呼”在风吹声,虽然听不大明白他在那里,但可以估计,此时他应该是在山上,很可能就在风电项目下。

    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