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0章 水到渠成的林樟村项目(第1/3页)  扶贫那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电话里传来的是天大的喜信,柯在强说道,他愿意独资投入建厂,村里提供的土地,以每亩高出当地三倍的价格租用,至于工厂的所有收入,纯利润的一半以上,划给村里分红。这个合作方案,可说是从没见过的,这应该是乡贤对于家乡的回哺。

    放下电话,独孤兰对“盘多婶”道,下樟村这个市集的管理权,就放在下樟村经联社手里,市场档位的初管理办法,就是通过投标,各个档位分成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价格不同,中标的每年交下樟经联社租金,以三年一个租期。至于你的要求,我认为没有必要找关系解决,到时开标,你报名投标就是了。

    送走了“盘多婶”,太阳已快下山了,独孤兰赶紧到村外去看看,首先要看的就是八月瓜的情况。

    到了村外,望着满眼的绿色作物,就是舒服。走下地里细细看八月瓜,只见这植物到了此时,虽然叶子掉了不少,却还坚强的挂着瓜,数数每一棵挂着的未熟瓜,还有好几个,估计到了月底,应该就全部收完了。

    看完了农作物,独孤兰走上村道,迎面从山里开出的大货车,那号叫的汽车声告诉独孤兰,那是拉得好重的东西。当汽车擦肩而过时,独孤兰看到从车斗申出的半节雪莲果。这是郑厝村的产品。这段时间忙着林樟村项目的事,少了关注郑厝村的情况,郑厝村的第一书记没找自己,说明他们运作应该很平滑的。

    才想着郑厝村的事,迎面一辆摩托车开来,驾驶的人远远就与独孤兰打招呼,近了一看,原来是东篱村的支书李书照,他此时还拉着一车的莲藕,准备送到镇里市集,让商贩明早出售。

    李书记照特意停下车,吃力的一只脚支撑着摩托车,另一只手还想掏香烟,独孤兰赶紧敬上一支。两人就在路边聊了起来。独孤兰问起东篱村景区的情况。李书照还没回答却先“叼"了起来,他说道:

    “上次引进了特区的旅游公司,结果静悄悄不来,可是一来一大班的,要吃、要住,搞得一时忙不开,还让县里的部门“叼”了,说是没提早报告,谁能知道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啊。”

    “是较难预测的,那后来怎么办了?”

    “县里的宾馆、招待所都住满了,没办法,只好找来救灾帐蓬,就在村里空地上搭起临时住所,没想到这些城里人,却反而特别喜欢住帐蓬。一下子搭了百把张,才解决了问题。”

    “那现在景区的旅游人数还多不?”

    “怎么说呢,比开始多很多,比夏天少了些,很多是冲着住帐蓬来的。”

    “哈哈,你们这不正好又开发出一套新的旅游项目嘛。”

    “歪打正着,收上来那么一点点租金。”

    “农产品能带动一点么?”

    “数量还是很少的,这不,我们还得天天送出来。”李书照说着指着车上的莲藕,“但是村民做起小生意的多,现在村里摆摊的比过去多出几十倍了。”

    送走了李书照,独孤兰向林樟村后西南方的山脚走去。边走边想,东篱村民能多些摆地摊,就应该也能起到增加收入的作用,看来办景区这个项目应该是对头的。

    独孤兰迈着小步,艰难的走过泥潭,绕过水潭,终于到了山脚下。站在这里一看,只见这片山坡上,长着几株长势秃老的荔枝树,估计是年久失养,老树枝太多,还有地面上长满了野草。像这种果树,应该一年没收上几斤果子的。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根本就没有路,这个情况不知道柯在强是否知道。从村道连接一条路过来,少说也有几百米,这个投入也是不少的。

    回到村里,独孤兰找到柯克强,聊起了建设食品厂,需要修路的事。柯克强听后,沉默良久道,这也得投资方再投入些资金,给村民作理赔,特别是原来种植地的人,更应该加倍的赔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