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五章:入城(上)(第2/4页)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听说还玩了这么一出子幺蛾子。

    “停停停,打住。”

    骆永胜抬起手,止住王旦的畅谈,直截了当的说道:“孤明日一早就入城,别跟孤说什么吉日吉时,还有什么龙虎乱七八糟的鬼神学说,孤听不得。”

    “可是大王,此乃仙佛......”

    “仙佛敢面孤乎!”

    骆永胜说本脸就本脸,当即喝声:“孤在的地方,仙佛神鬼皆避趋之,孤目光所及之处,只有王恩浩荡,焉有神仙妙法!”

    自古居移气、养移体,骆永胜几年称孤道寡,早已非凡人,何况又多了赵家皇帝所不具备的杀戮,这一发怒,王旦就如直面百万尸山血海一般,当即鼻息一凝,面色苍白。

    俯身下拜,跪的干脆利落。

    “大王之前,江山俯首、社稷称臣,大王何时入城,那什么时候就是吉时。”

    说罢,叩首如捣蒜,显然是吓得不清。

    “行了,起来吧,继续往下说。”

    得了骆永胜的准,这王旦才算缓过一口心气,谢恩复言,但也是小心翼翼,仔细斟酌。

    “大王绕城一周再赴京郊社稷坛祭天,诵烧檄文,后由亡宋丹阳王守节率赵氏宗族奉传国玺,大王纳之,继而交银台司起草登基诏书,定下登基大典相关事宜,一切事毕,大王先晋楚皇,登基之日加冕为帝,便是华夏九州共主的皇帝了。”

    先皇后帝,这也算是王旦这群投降派绞尽脑汁搞出来的礼法了,压根在中国历史上没出现过。

    哪有造反派会这么墨迹。

    而之所以这么搞,也是一种马屁。

    因为无论是赵匡胤即皇帝位,还是往前追溯到唐朝李渊、隋朝杨坚,晋朝司马炎、魏国曹丕,这些位开国皇帝的登基都是禅让来的。

    是前朝皇帝不干了,把帝位禅让出来,禅让典礼就和登基典礼一道操办,中间没有过渡期。

    可骆永胜这怎么办?

    你说是赵宋禅让骆永胜显然不愿意,而且赵宋的皇帝也死了,压根就不存在禅让这么一说,那留在骆永胜面前可供学习的,只有两个人。

    始皇帝嬴政、汉高祖刘邦。

    可是这俩人的皇帝位含金量多高?

    秦是一统寰宇开辟帝基,功盖三皇五帝,这才加的皇帝位。

    刘邦也算勉强是起自寒微,诛暴秦、平诸侯,廓清帝宇、再造山河,可即使如此,刘邦在即皇帝位之前,那也是文武百官三请三推之后,‘勉为其难’率领文武大臣祭天晋位,登基为帝。

    所以想当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你得有能拿出手的功绩,然后还得假模假样的连推带拒,最后实在是为了苍生黎民之幸福,没办法了,硬着头皮才做的。

    还得说一句,天下有贤者出,寡人当让。

    这叫什么,这叫谦虚,叫礼法。

    所以打汉朝之后,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基本都是靠着禅让来的。

    当然,像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分裂政权的皇帝数不胜数,蛮夷的皇帝也不少,这中国的礼法也不重要,也就没什么人在乎。

    搞得皇帝这个名头,含金量暴跌。

    也就传统的世家大族还是极为重视的。

    直接登基,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功绩,江山也没有一统。

    本来呢王旦这群文人的意见是劝说骆永胜别急着登基,楚王先干着,起码等统一天下之后再登基,是怕骆永胜心急不愿意,才不得不折中一下。

    先晋楚皇,等平了四海的割据势力,再举行登基大典,加冕为帝。

    “别费那个劲了,孤听着都脑胀。”

    骆永胜不在意的摆摆手:“祭天孤也没那个时间,这样吧,东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