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 尘封的真相(第2/3页)  盗门老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现在细细想来,这阁楼里的壁画,很多我都看不明白,并不是因为壁画画的多么复杂,而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就弄错了方向。

    这就好比,你用甲骨文去写作文,虽然最后也能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可在深谙古文字的考古学家眼里,他们理解的意思也许压根就不是你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想明白这一点后,我便是急忙走到那些壁画前。

    一楼、一共刻绘有三十二副壁画,二楼和三楼则是没有。

    三十二副壁画当中,的确一开始几幅记载的是一个疑似巫王的人,率领兵卒平息叛乱,然后进京面见万历皇帝,得到皇帝的敕封。

    可是后面几幅壁画,却是另外一支军队,大举进攻,巫王率军抵抗,再往后壁画中的巫王召集了很多人,似乎是在商议什么事情。

    看到这,我逐渐理清楚了整件事情的头绪。

    根据壁画上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出。

    大概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明朝皇帝想要平定湘黔一带,当时湘黔一带一位土司王,便接受了明朝皇帝的敕封,在明朝皇帝的授意和支持下,扫平了湘黔一带各个部落、土司国。

    往后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当时接受明朝皇帝敕封、代表朝廷扫平湘黔各个部族的土司王重病垂危,昔日那些部族便开始联合反叛。

    大军压境之下,土司王尽管及时向明朝皇帝发出了求援,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最终土司王所在的部落,被叛军打的节节败退。

    “你们看这些壁画,上面记载的内容应该是,当时土司王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为求日后能够东山再起,就将全族的金银财宝,汇集在一起。”

    “藏入了某座深山,然后又找来了当时深谙巫蛊之术的蛊族和巫族,在那座宝库外设下无数的机关。”

    “这副壁画上,画了一个穿着袈裟戴着帽子的僧人进贡了一块散发着荧光的宝石,这应该就是虫玉。”

    “最后这副壁画,土司王将其中一部分族人遣散到了深山当中,世代守护那处宝藏。”

    至此,三十二副壁画上刻绘的内容,算是全部理清楚了关系。

    虽然我知道,我们从壁画上理解的内容,绝对代表不了历史的真相。

    可是,我们此刻的理解,却能帮助我们解开眼下许多的谜团。

    而且,我敢这理解,也并非是我胡说八道,而是有一定依据和证据的。

    之前我就大概看了一遍这阁楼里堆放的财宝,其中金银玉器一类的黄白之物,占了大部分,少部分的古玩字画古董等东西,也都是明朝或者明朝之前的物件儿。

    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地方,是明朝时期就存在的,和壁画上记载的一些内容,不谋而合。

    再由,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太平盛世年间,老百姓生活富足,收藏古董就成了标榜身家、地位的象征,而在动荡年代,只有真金白银,才具备强有力的购买力。

    这阁楼里的财宝,以金银玉器这一类的黄白之物为主,恰恰符合这一点。

    由此我才敢断言,我们找到的不是土司大墓,而是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藏宝库。

    想来,仡佬寨就是当年那位土司王遣入深山,看守棺材山的族人。

    只不过,沧海桑田之下,棺材山成了坟山,棺材山里的宝藏,也成了秘密。

    那老蛊婆本就是仡佬寨土生土长的山民,知道棺材山的秘密,不足为奇,可是老张家是怎么知道棺材山里藏着一批富可敌国的金银财宝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前前后后想了好久,也想到了几个答案,可仔细琢磨后,却又总是对不上。

    也许,这些谜团的答案,只有等到我们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