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九章:全线反击(求订阅!)(第1/3页)  抗日之超级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军在多地挑衅进攻,导致第29路军损失惨重!

    尤其是在廊坊战役中,负责驻守廊坊的第38师刘振三的113旅,在面对强大的日本朝鲜驻屯军第20师团的疯狂进攻,113旅在明知道打不过的情况下依旧奋起反击,没有给自己留半分退路,曾连续9尺打退日军的冲锋。

    最终迫使日军援兵增援廊坊,而在日军援兵抵达之后,在飞机、战车的支援下大举反扑,113旅伤亡惨重,痛失廊坊要地。

    113旅的爱国官兵虽然付出了过多的热血和生命,但其悲壮之举终于撼醒了宋哲元,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错了,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和谈的诚意,所谓的和谈实际上就是缓兵之计。

    所以,身在北平的宋哲元得报后,有些无奈也有些愤怒的对外交特派员叹道:“战争恐怕难免啦!”

    事实也确实如宋哲元判断的那样,日军在占领廊仿后,随即向守军大步追击,又乘胜进占北仓、杨村等车站,切断了天津与北平之间的交通。

    日军此举,显然是要拿下平津,吃掉29路军,因而不会止于廊坊的收获。

    随后,香月清司向第29路军发出最后通牒,限第29路军将北平附近第37师撤至长辛店,并把北平城内的第37师所部全部撒出城外,然后陆续退往保定。

    还称,“如果不实行,则认为贵军未具诚意,而不得不采取独自行动以谋应付。”

    香月此时是欺负第29路军过了头,仍以为宋哲元一吓唬就会往回缩,因而提出了这个荒唐可笑的要求。

    按照他们的要求,这简直是要中国军队拱手让出北平,最看重自己地盘的宋哲元当然不会再吃这一套。

    香月左等右等不见中国军队答复,料知讹诈再难奏效,遂不待中方答复,便于7月27日凌晨3时向通县发动总攻。

    双方激战至午,守军力战不支,开始突围撤退。

    同日晨5时,日军又何团河围攻,并出动飞机18架配合作战,中国守军伤亡逾千人。

    南京方面得知华北大规模的战事后,军委会当日电令宋部:“应固守北平、保定,宛平各城为基础,切勿使之疏失,保定防务应有确实部队负责固守。”

    宋哲元当日召集军政要员会议,会后通电全国,决心誓死守土。

    同时又通令29军各部奋勇抵抗,指示北上的第40军向静海、独流镇集结,策应天津,第26路军进驻长辛店、良乡,以支援北平。

    尽管第29路军发表了抗日通电,但是时间上已经晚了,或者是说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机。

    要知道第29路军是久驻平津地区的部队,对这带地区的地形、交通、民情、政务、外交、敌情等,非常熟悉。

    且从日军在平津地区的部署态势上,已大致了解其下一步的行动企图,也知道此时的天津城内、大沽地区、通县一带日军兵力很少;在北平外围的敌人,只是一心考虑进攻,而防守上却有不少漏洞。

    只要第29路军在事变爆发后下定决心反击的话,以十一万主力对战不到万人的中国驻屯兵,全歼对方的可能性正在8成以上。

    一旦歼灭了北平地区的日军,顺势便可将殷汝耕的伪政权灭了,这样一来日军再想里应外合,轻松将部队运动到北平城外就成了奢望,第29路军也有希望守住平津重镇。

    但是由于包括宗哲元在内的大批高级军官开始对日军的侵略认识不足,抱有就地解决以保持自己地盘的幻想,再加上南京方面,多年来对军队的跳跃性突变,白白错失了战机。

    一方面,蒋身在庐山,却不知南京政府内主战、主和者争吵不休、莫衷一是,国民政府军事机构所采取的军事战略指导是应战“折冲”,这就使增援平津的部队都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