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一章:绥远抗战(上)(第1/3页)  抗日之超级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月8旬,伪蒙军1万余人和王英的“大汉义军”5000余人在察绥边境和绥北集结,声势浩大。</p>

    此时人们也终于意识到,这个成立不久的伪蒙古军政府并不想众人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个草台班子,他们的兵力其实非常可观。</p>

    且都是清一色的骑兵,机动能力和进攻力都是可圈可点的!</p>

    而此战的总策划人田中隆吉更是公开吹嘘道:“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一打就跑,我们没费多大力量,就占领了东北四省,建立了‘满洲国’。而绥远军更是不中用的,可能一吓就跑,很快就能拿下绥远。”</p>

    但是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p>

    日军想的实在太乐观了,事实上眼下不仅仅是两广的部队以及红军、东北军喊着要抗日,就连中央军也意识到了危险。</p>

    早在1936年春,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已有变化,蒋调中央直属部队5个师进入山西,准备进攻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同时也准备支援晋绥军,抵抗入侵绥远的日伪军。</p>

    7月,蒋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表示对日本入侵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并成立国防会议。</p>

    而山西王阎锡山在日军欲取绥、晋的情况下,也提出了“抱着弱国的态度,守土抗战,踢破经常范围,加紧自强”的方针,责令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宜生全权指挥绥远境内的部队,抗击日伪军的进攻。</p>

    而傅料敌必将大举侵绥,一面加紧准备抗击,一面向蒋、阎报告。</p>

    阎对绥远军队的部署和指挥关系作了调整:“王靖国的第19军在晋部队及第68师并独立第7旅、独立第8旅、炮兵4个团,为先遣入绥增加抗战之部队,尔后视情况之必要,凡属晋省部队,全数入绥抗战。先以68师一部开绥,其余分驻晋北及大同附近集结,由傅宜生随时调用。”</p>

    很快,第68师一部到达兴和、丰镇,担任前方警戒。</p>

    紧接着,中央军炮兵1个大队抵绥。</p>

    几日之后,蒋致电山西王阎锡山,告知已调汤恩伯第13军的2个师和门炳岳部骑兵第7师增援绥远。</p>

    10月21日,蒋又电告阎锡山:“谈判仍无进展,默察情势,绥远敌在必得,且预料其攻绥时期,当不出下月初旬。”</p>

    并指示:“乘敌准备未完以前,决以优势兵力由平地泉附近向东取积极攻势,并以有力部队由丰镇进至兴和,遮断匪伪南北之连络,迅速扑灭匪军,以绝其占领绥远之企图。”</p>

    接着,阎锡山、傅宜生面见蒋,研究了兵力部署及作战等问题。</p>

    11月11日,阎锡山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的身份发布关于绥远作战序列的命令:</p>

    (一)傅宜生为晋绥剿匪军总指挥兼第1路军司令官,第1路所部为第35军,附第205旅(欠第407团)、独立第7旅,补充第10团并炮兵第21、第29团及小炮大队(欠第1、第3中队)&a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