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4章 赣州风云(第1/2页)  天阙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远在福建延平府的隆武帝不知道的是此一时彼一时,此刻赣州的杨廷麟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p>

    杨廷麟,字伯祥,江西清江人,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德(号叠山)两位英雄的气节。其崇祯四年进士,授庶吉士,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鸿宝并以文章节义名闻天下,时称“三翰林”。</p>

    当时农民军造反于内,满清寇边侵犯于外,朝中弥漫着一股投降求和氛围。杨廷麟毅然上书痛斥投降派,遭到当时的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忌恨,将之调任兵部职方主事,名义上是让其赞化军务,实际上是想让其到前线送死。北都沦陷之后,其曾在乡间募兵勤王。后被人参奏无旨募兵“图谋不轨”而被迫解散队伍。唐王在福州登基,杨廷麟与好友在江西积极募兵响应,被唐王委任为吏部右侍郎。其利用多铎回京、勒克德浑统兵解救武昌荆州,江西清兵处守势之机,收复吉安府等处,与先前的孤城赣州成掎角之势,增强了防御力量。</p>

    在清军猖獗汉军全面退却的情况下,吉安光复一枝独秀,隆武帝大喜,当即委杨廷麟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钦赐尚方剑,坐镇赣州。杨廷麟即刻致信隆武帝,提出迎驾江西,被郑芝龙所阻。后来,博洛重回江南,在扫荡浙东兵发福建的同时,指示江西提督金声桓等人加强对赣南的包围和进攻,配合福建战场。急于在博洛面前表现的金声桓和大顺军降将王得仁发兵收复吉安,围困赣州。</p>

    赣州,雄峙赣南,章水、贡水在赣州城下交汇为赣江。赣州城三面环水,章水、贡水和赣江成了天然的护城河,只有南面是陆地。当初用条石青砖修建赣州城地基时又浇灌了铁汁,上面的城墙又高又厚,易守难攻,说是“金城汤池”亦不为过。有史以来赣州城极少被人攻破,就连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以优势兵力围困该城也吃了败仗。</p>

    金声桓和王得仁率部号称三十万兵临赣州城下,围得铁桶一般,杨廷麟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分出兵去接应隆武帝。</p>

    为了确保沟通湖广,屏障广东,襟带福建的战略重地赣州,隆武帝下令各地增援赣州,打破请兵包围圈。怎奈诸人各有心思,互不配合甚至互相掣肘,致使局势越来越严重,最后一发不可收拾。</p>

    先是郑彩等人奉命增援江西战场,其屯兵闽赣交界处逗留不前,一有风吹草动拉起队伍就跑。再有湖广总督兼大学士何腾蛟派出的郝永忠率兵到达了郴州,在距离赣州四五百里的地方停滞不前,坐视赣州被清兵攻破。然后是赣州守将赣南都督万元吉刚愎自用,在各路援军云集求战意志最坚定时不让进攻,非要等从广东来的一支水师到达再说。结果师老兵疲,他寄希望的那支广东水师在路途遭到伏击。援军被敌兵各个击破。最后,清兵在围困赣州长达半年之久以后,乘守军疏忽之际偷爬上城,虽然守军顽强抵抗终于失守。万元吉等自杀殉国,杨廷麟投水时,清水塘死尸壅塞,其将死尸推向一旁,自溺身亡,后被永历帝追赠为少保新淦伯,谥文正。</p>

    再说李成栋领了博洛之命,回到自己的指挥部之后,立刻召集诸将开会,将隆武帝前两天刚刚离开,随驾扈从士兵不超过五百人之事讲述一遍,说大帅已经将此事交予我部,命令派出轻骑兵连夜追赶,那位将军愿意立此大功。</p>

    猛将张五锁将手一举:“报告大帅,末将不才愿意前往追赶,定将伪王朱聿键生擒活拿,献俘帐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