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1章 ?藩王发难(第1/2页)  天阙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堵胤锡不愧是进士出身,一份奏章扬扬洒洒写了数千言,不仅写了事情的经过,而且写了当前的形势,自己的初衷,写了该部大顺军虽然陷入困境,却围困荆州半月有余,虽然最后被敌军决江堤逼退,但却依然斗志不减,立誓将来再攻荆州,坚决报仇,这样顽强的斗志值得肯定。他说,收抚大顺军余部,既能防止清廷在其困顿时将之招安,又能防止其糜烂地方,还可以节省朝廷招兵费用。他举例说何腾蛟正在招兵,新兵不仅需要长时间训练,而且缺少实战经验,一遇战斗就容易放羊。倘若拿招兵的经费招抚大顺军,则事半功倍,等等。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某些阁臣的不满情绪。</p>

    隆武帝将何腾蛟和堵胤锡前后奏章对比着看了一遍,明显地感到堵胤锡的奏章比起何腾蛟的那封奏章来得言之有物,措辞得体,条理清晰,极富说服力。他拿起朱笔,批示将两份奏章发朝臣廷议。</p>

    这一下,朝臣立刻分成了两个阵营。以内阁大学士路振飞、蒋德璟、林增志及一班子上年纪的文臣观点接近,皆认为对李闯余孽不能太过宽大优待,毕竟是他们逼死了先帝,糜烂地方,不活灭九族就不错了。对之慢慢进行分化瓦解,使之消弥于无形才是上策。他们的话里还有一层意思,巡抚若与总督意见相左再获得支持,那还了得。</p>

    朝廷上一些上过战场的武将及部分年轻文臣,尤其是一些科道官员,迫切希望朝廷易炫更张,旗帜鲜明地与农民军合作,壮大军事实力,驱逐鞑虏,光复大明。</p>

    一时间,两种意见相左,谁也不肯后退。隆武帝只得将之暂时搁置,留中不发。</p>

    此时隆武帝的烦躁郁闷不是没有因由,而是自己的皇权又受到了严重挑战。在弘光帝和潞王朱常汸被俘及降清之后,一些远支藩王便蠢蠢欲动,做起了黄袍加身的美梦。当年七月,福王、潞王等被俘消息传到广西。分封在广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也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想过一把皇帝瘾。他的祖先是明太祖的侄子朱文正,在宗室中谱系最远,本来是没有机会问鼎大位的。但是,听说弘光帝被俘时还有不少宗室被俘,感到近支藩王消失殆尽,该轮到自己粉墨登场了。</p>

    弘光帝登基时,拥立者马士英及江北四镇飞黄腾达的例子,刺激了各藩王身边的谋士及军阀的野心,都想借“拥戴”之功一步登天,出将入相。朱亨嘉身边的谋臣孙金鼎反复研究靖江王朱亨嘉的族谱,琢磨出一条登基理由说:“据史书记载,王之先祖不愿来此偏远烟瘴之地,是马皇后将东宫銮驾仪卫赐之,先祖是用东宫太子仪仗就藩的。如今国家无主,按祖宗成宪正该太子名正言顺出来监国。太祖时就埋下了伏笔,今天果然派上了用场,吾王不必犹豫了。”</p>

    见近臣找到了说辞,朱亨嘉虽喜不自禁,但仍故作沉吟。下面的孙金鼎、杨国威、顾奕等一班心腹便连篇累牍地上“劝进表”,请其不避艰辛,早正大统,匡扶社稷,解民倒悬。</p>

    做足样子后,清顺治二年(大顺永昌二年,大顺二年,弘光元年,隆武元年)八月初三,朱亨嘉称监国于桂林,用洪武二百七十八年的年号,改桂林为西京,封孙金鼎为东阁大学士;封广西总兵杨国威为兴业伯,大将军;封顾奕为吏科给事中,其他官员封赏有差。</p>

    之所以写出这么多年号,是因为各有用途。清廷用顺治年号自不待言;大顺军余部内部仍在使用大顺永昌年号;大西张献忠部使用大顺年号;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