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道士出世(第1/2页)  天阙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丁宁在新婚燕尔期间也在不断地忙活,一方面是差人出去探听外面的消息,一个是和族人一起帮助新来的眷属们管理稻田秧苗和蔬菜,再一个是帮助丁平、丁魁、丁武他们修葺村寨工事,制定防御计划。每到闲暇,还要和张倩倩切磋武艺。张倩倩在老爸张安澜指导下武艺练得甚至比丁宁还要精进,只是对敌经验太少,对外面错综复杂的社会认识也不足,一心要跟丈夫出去历练一番。几位长辈拗不过她,也只好答应。</p>

    关于外出的身份问题,丁磊建议他们以道人的身份行走江湖,以避开剃发纠葛。宁国西山有个紫霞观,紫霞道长跟丁家岙的老族长比较熟稔。丁宁带了张倩倩,拿了族长的信函,带了一笔香火钱前去紫霞观拜会紫霞道长。紫霞道长人老成精,如何悟不透内里玄机,只是老友未说明,自己也不点破罢了。他看了丁氏老族长信函,笑道:“就依老友所托,收你们为记名弟子。今后,要一心向善,方不负我三清宗旨。现在给你们赐名。乾道曰一丹,坤道名一枚。今后行走江湖,以法名示人即可。你们可以在观中跟师兄师姐多多学习,了解道家基本知识。离观之日,观中自会为你们备办一应所需之物。”</p>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中,丁宁与张倩倩跟随观中诸位师兄师姐,学到了不少东西。眼看约定之日将到,紫霞道长亲自为之赐衣,赐度牒,赐背囊,嘱咐一番,准备让其下山。丁宁跪在师父面前,除了感激之外,提了一个要求,说现在正值多事之秋,自己和一枚今后行走江湖人单势孤,能否再各带一两名随从。人已经找好,可否在度牒上添上其姓名。紫霞道长笑道:“看来徒儿在观中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汝等行走江湖,每个人身边可以带一两位火工道人,就是干一些喂马挑担做饭粗笨活儿的人,自己将之填在度牒上即可。只是不算在册的道家弟子,也没有名号罢了。”丁宁听了,这才放下心来。</p>

    回到丁家岙,谢宝、郑宁外出探听消息已经回来,见了二人装扮,惊奇不已。通过两人讲述,丁宁心情沉重。在这短短几个月之内,数十处起义或奉宗室监国之地大部分已失败,目前,只剩下福建称帝的原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与浙江绍兴监国的鲁王朱以海两股较大的抗清势力,剩下的大都零零星星不成气候。</p>

    丁宁心里边一时没有了主意,便和倩倩来到后宅请教父母和岳母。丁磊毕竟阅历比较丰富,为他讲解道:“如果从宗室族谱来说,他们两人都比较疏远了。鲁王朱以海是明太祖十世孙,世封山东。唐王朱聿键是明太祖九世孙,世封南阳。从辈分来说,唐王是叔,鲁王是侄。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唐王于六月二十八日称监国,闰六月十八日正式在福州登基。也许是消息不通的缘故,鲁王朱以海于七月十八日才在浙江绍兴宣布监国。这样一来,叔侄之间将来恐怕要有麻烦,闹不好甚至有内讧的可能。”</p>

    丁宁一听,更加不得要领,便问道:“若以人品而论,两个人优劣如何?父亲可有耳闻否?孩儿是真害怕再遇到‘昏过刘禅,淫过隋炀’朱由崧那样的皇上与空有‘贤名’实乃秕糠朱常汸那样的监国了。”</p>

    丁磊道:“为父也不知道详细情况,只是昔日在南京拥立弘光前后,一些布曹议论到其他远支藩王,说唐王最可怜,四十多岁的年纪,倒坐了二十多年的牢房。说他一腔忠勇,体恤民情。至于鲁王,说是从清兵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对鞑子充满了仇恨。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朱由崧和朱常汸身上,很少关注其他藩王。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拥立者尤其是首辅比较贤明的话,君王纵然平庸一些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