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糗事连连(三)(第1/2页)  天阙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妇人起先还羞羞答答,见到一大堆刑具摆到面前,这才不顾廉耻说了起来。她说,我本是开封府尉氏县城南童家庄人,家里稍有田产。大约是崇祯十四年的初春时节,一天傍晚门口来了两个投宿之人,说是叔侄,要到安徽投亲,错过宿头,那稍胖一些的人脸色通红,说是病了发着高烧。我父亲看他们可怜,就将他们收留了下来。父亲给他们请来郎中瞧病,命我母女给他们熬药做饭。在给其送饭送药简短交谈中,得知他们竟然是落难的王子。尤其是那个稍胖稍年轻一些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福王。他自我介绍,说是当今皇上的堂兄。将来肯定要复藩再当王爷。他的妃子都遇难了,如果我跟了他,一定封我为童妃。

    其走时写了这句话:“孤若得地,定封童赛花为福王妃!”还盖了印。说着,拿出了一张发黄的纸条,只是字迹和印章都模糊不清了。

    在他们离开后不久,小女子发现有了身孕,老爹爹暴跳如雷,要按家法把我沉河淹死。老母亲偷偷给了我一点儿散碎银子,放我在夜间偷偷离开老家逃命。后来,听说李闯王掘开黄河水淹开封,我们那一带的村子都被水淹没了。小女子因祸得福,侥幸逃生。后来,流浪到豫西的一个尼姑庵,庵主见我怀着身孕甚是可怜,替我找了一个经常向庵中施舍钱财的施主,把我领走。我在人家那里生下了儿子,取名遇哥,纪念遇见了好人的意思。施主说遇哥不好,给改成了玉哥。

    这半年来,人们传说南京有了新皇帝,姓朱,先前是洛阳的福王。我听了半信半疑,不会是我那个他。为了他,我未婚生子,被逐出家门,声名狼藉,流落异乡。为了他,我千里寻夫,受尽苦难。不料想,其竟然如此狼心狗肺,恩将仇报,杀人灭口。我纵死黄泉,也要找这个丧尽天良的畜生索命。

    书记官录下了童赛花的口供,并收了那字条。原来,那童氏也颇识几字。后来,常在尼姑庵中帮助抄写经卷。这次来认亲之前,庵主劝她三思而行,说昔时落难张口许愿,今日富贵忌讳从前。宫中现在必定是美女充斥,花团锦簇。你一个山野村妇寻上门去,吉凶未卜。

    童赛花泪如雨降,失声忏悔:“庵主,小女子悔不听您的劝告,迷恋孽缘。如今,深陷囹圄,有苦难诉,有冤难申。那强盗黑了心,得了新人忘旧人。可怜我那寄养的娇儿,先没爹,再没娘,好不可怜!”

    冯可宗不敢蘧然动刑,对书记官说:“这妇人不知避讳,圣上一时羞恼也是有的。倘若回过味来向我们要人,见被打坏一定会降罪。不若先把这份口供呈上,看看圣上的意思再说。”

    明安宗见了口供和字条,踌躇多时,传旨免去冯可宗的锦衣卫副指挥使职务,诏令太监屈尚忠审理此案。那屈尚忠前段选美不力正恐怕圣上降罪,今天得了这个差事受宠若惊,眼见冯可宗的例子摆在眼前,如何敢不卖力。不上五七日,早把个童赛花击毙杖下,而后一个“辱骂朝廷命官,撒泼公堂,不堪受审,碰头而亡”草草结案。

    这一下,舆论大哗。官场民间纷纷议论,到处指责朱由崧忘恩负义丧尽天良,杀妻灭子猪狗不如。不少人指责现任官员和军兵,扶保这样的无道昏君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正在群情汹汹之际,又一件“太子案”火上浇油,把朱由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还是年前的时候,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家人穆虎从北京南下南京,路遇一位十几岁的少年也说要去南京,遂结伴同行。夜间住店时,少年脱去外衣,露出里面绣有滚龙的黄色背心。

    按照当时的规定,黄色衣物只有皇家才可以穿用,否则就是僭越,是大不敬之罪。穆虎好心提醒少年,不要穿用黄色衣物,以免惹出麻烦。不料,那少年却面不改色,微微一乐:“既然被你看到,告诉你也无妨,本王就是先帝的太子朱慈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