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皇权旁落(第1/2页)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御史王权因耿直憨厚,深得朱元璋赏识,受到格外恩宠,还为他改名为王朴。

    王朴本应“见好就收”,谁知,反而更加助长了直肠子的犟劲。

    这一天,王朴为了一件小事,竟然与皇上当廷争论起来。

    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愤怒地命人将他拉出去砍头。

    可是,刚过了不一会儿,朱元璋又派人把他喊了回来,气呼呼地问道:“王朴,你知罪吗?”

    “臣不知。”直肠子变成了犟驴子。

    “你多嘴多舌的毛病,改不改?”

    王朴是横了一条心,毅然答道:“陛下不以臣为不肖,任命为御史之职,却为何又如此摧辱?

    如臣无罪,安用杀之?臣若有罪,又安得生之?臣今日只愿速死!”

    朱元璋大怒,命人立刻杀死他。

    朱元璋对王朴的隐忍,无非是想给朝臣们树立一个榜样。

    本来无意杀死他,只是那犟木头太不给自己留面子,这才起了杀心。

    王朴死后,朱元璋悄悄询问行刑人,王朴临刑前曾经说些什么,行刑人回答说:“王朴念了一首诗。”

    “什么诗?快快念给朕听。”

    行刑人答道:“小人记得是这样,‘磊落丹心忧社稷,何曾挟私求利禄。早知耿忠犯君怒,何必更名称王朴!’”

    “为什么不当即前来禀报?”朱元璋分明是后悔了。行刑人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一群坏事的蠢奴才!”此刻的朱元璋迁怒于人。当天夜里,几个行刑人都被暗暗杀死了。

    朱元璋培养王朴这样的典型,可谓是用心良苦。

    朱元璋动辄大开杀戒,死亡的阴影重重地笼罩在朝臣们的心头。

    从此,人人明哲保身,谁也不敢说实话招祸惹灾。

    逆耳忠言的话也离朱元璋远去了,听到的尽是投其所好的甜言蜜语。

    此时,朱元璋知道自己已经处在蜜水和谎言的包围之中,这曾使他一度非常苦恼。

    由上面的事件不难看出,朱元璋有时虚怀若谷纳谏,而有时却又顽固地拒谏,以致出现了极刑。

    然而产生这一切的原因,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朱元璋从起义到夺取政权,当上了大明朝的皇帝后,几乎就没有遭受到过重大的挫折。

    因而,他逐渐形成了过分自信和固执的脾气,这样的态度妨碍了他要正确地接受谏言。

    对于他的拒谏杀人,这完全是出自于他为了朱家王朝的专制统治着想。

    对于朱元璋来说,即使是正确的意见,若违背了其加强专制统治的思想,他也不会采纳,更有甚者会被他处死。

    此外,朱元璋为了笼络老儒,决定给他们的儿子授官。

    有一天,朱元璋当面试探道:“陈先生,朕三番五次授你官职,你都不应。

    朕只得把官职授给你的儿子。”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陈遇慌忙推辞。

    “为什么呢?”朱元璋板起了长脸。

    陈遇叩头答道:“臣的三个儿子,年纪都还小,正是学习做人的时候,给他们授官。

    只能增陛下之累,有害无益,此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相强不得,朱元璋也只得作罢,但仍然把陈遇放在自己身边,经常召进宫来,询问治国安邦大计。

    陈遇也坦诚相对,直言进谏。他能够把握皇帝喜怒无常的个性,冷静灵活地进谏。

    朱元璋即帝位之初,在朝廷官职的设置上基本上沿袭了元朝的模式和名称。

    朱元璋坐上皇帝宝座越久,深感要确立明王朝的新体制,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强化皇权,巩固朱家的统治地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