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奇才施耐庵(第1/2页)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方可一举击败陈友谅。”

    “可是,如果召回常遇春与李文忠,张士诚与残余元军必然趁机进行反扑,夺我东部、北部的领土,那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国公的担心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群雄争霸在于实力,丧失土地换来实力壮大,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如其不然,则实力尽而土地丧,再无争胜之本钱,不知国公认为是这样的吗?”

    “听了先生的这番话,使我朱元璋茅塞顿开,我在这里再次感谢了。”朱元璋说着,就席上朝刘伯温拱手作揖。

    刘伯温慌忙还礼说:“国公相貌不凡,威武仁厚,且能礼贤下士,实是帝王风范,令伯温大开眼界。”

    朱元璋见刘伯温说得真诚,不由得也感动了起来,他握着刘伯温的手说道:

    “我朱元璋为人直率,相处久了你就会知道,有关军国的大事,

    先生有什么想法时,还请随时赐教。”刘伯温点头称是。

    这一夜,朱元璋就在刘伯温的馆里,与他彻夜长谈,直到天亮时方才离去。

    刘伯温为人谦虚、心胸宽厚,在用人方面有着卓越的见解。

    明朝建立之初,在选相的人选上,刘伯温也有着他独到的看法,

    从后来的事实上也能够证明,他的见解是正确的,可惜这些看法却并没有被朱元璋完全接受。

    在与陈友谅、张士诚交战的问题上,朱元璋也都要听取刘伯温的意见,几乎是言听计从。

    在打江山又怎样坐江山的问题上,刘伯温通过《时务十策》为朱元璋讲明:

    谁能遵行褒善贬恶,赏罚适中,谁就是天下可定之人了。

    刘伯温做了朱元璋的军师后,他向朱元璋推荐了奇才施耐庵。

    朱元璋很重视,特派刘伯温前去召请。施耐庵听到这个消息后便躲避了起来,因为他厌恶官场的险恶。

    施耐庵回到了苏州,继续他的创作。

    施耐庵为了创作《水浒传》,呕心沥血,可以说,他是为《水浒传》而生,也是为《水浒传》而死。

    年春,年已岁的施耐庵上京应试。天遂人愿,施耐庵中辛未榜进士。

    发榜后,他在拜谢师友中结识了同榜得中的刘伯温。

    从此以后,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钱塘担任县尹。

    面对官场黑暗,施耐庵不想同流合污,所以只干了两年,他便愤然辞官归隐。

    他从钱塘弃官回来后,便在苏州东南隅的施家桥开教授徒。

    施耐庵有匡济天下救民之志,他便想用笔耕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

    那是在年月,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攻破了平江。

    朱元璋再次派刘伯温带着御旨专程登门召请施耐庵。

    刘伯温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施耐庵的新居。

    这天,当刘伯温来到时,施耐庵忙出门恭迎。

    随后,施耐庵立刻命家人摆上酒席。他殷勤劝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着了。

    此时,刘伯温近前一看,桌上放着施耐庵还未写完的《景阳冈武松打虎》墨迹未干的一回书稿。

    顿时,刘伯温已明白施耐庵其意甚坚,就未再多说,回去复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来召请,便到白驹场以西里自己的庄田上,按苏州格局建了房院迁来居住。

    当《水浒传》成书后,很快就被传抄到社会上去了,人人争相阅读。

    朱元璋因为两次派人请施耐庵出来做官都被拒绝了,所以一直有气。

    看到此书后,朱元璋的气就更大了,他随即派人把施耐庵抓了来,并且关进了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