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实行屯田(第2/3页)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间纷纭新的争斗中掌握取得胜利的大计。

    这是朱元璋脑中不断思考的事情,于是,招贤纳谏为新政出谋划策便成了当务之急。

    朱元璋采用了各种方式求贤,比如说颁发求贤诏令,派使者到全国各地访求贤才。

    凡是所选的文臣儒士要在新王朝发挥才智,贡献所能。朱元璋任用陶安,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陶安是较早归附朱元璋的贤臣之一。在朱元璋渡江攻取太平后,儒生李习、陶安便率父老出城迎接。

    朱元璋第二天召见他们,谈论天下大事。陶安献策说:“当今四海翻腾,群雄并起,攻城夺邑,在争雄长。

    然皆好女子玉帛,无拨乱救民之心。将军您若能一反群雄所为,不烧杀掳掠,顺天应人,民心悦服,必能平定天下。“

    朱元璋问陶安:“我想攻取集庆,您认为如何?”

    陶安回答:“集庆是古代帝王建都之所,龙盘虎踞,又有长江为天然屏障,若攻取以此为根据地,然后出兵四方,一定会战无不胜。”

    朱元璋十分赞赏陶安的话,于是将他留在了自己的幕府中,遇事就同他商量。

    陶安在侍帝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为国家提出了许多可行之谋略,从而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十几年后,当朱元璋成就了帝业,他还曾追念说:“劝我创建帝王基业的是陶安啊!”

    此后,李习也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他被任命为新建立的太平府的知府。

    朱元璋做事一向都是雷厉风行。年,占据应天后,朱元璋马上宣布:“贤人君子有愿意跟随我建功立业的,我都尊礼重用。”

    消息被传开后,夏煜、孙炎、杨宪等十几个儒士前来谒见,朱元璋均加以录用。

    朱元璋听说曾担任元朝江南行台侍御史的名儒秦从龙隐居于镇江,在命徐达率军去攻打镇江时,朱元璋特地嘱咐说:

    “镇江有一个名儒秦从龙,他才华横溢,你要设法找到他,并转达我希望见到他的心愿。”

    徐达攻克镇江后访得秦从龙,朱元璋立即派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带着金银前去礼聘。

    当秦从龙抵达应天时,朱元璋还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他。

    一年后,由于朱元璋善待自己的部下,部下邓愈又向朱元璋推荐了徽州名儒朱升。

    朱升早年曾拜著名学者陈栎为师,他刻苦好学,至正四年参加科举考试,乡贡进士第二名。

    朱升曾出任地州学正,后见天下混乱便弃官回到家乡,隐居于石门山,闭门著述。

    朱元璋早就听说江南文人才子众多,渡江以来一直留意求访人才。

    朱元璋对朱升的名声早已有所耳闻,现在又听了邓愈的介绍,知道朱升是个有才学的贤臣。

    朱元璋便微服从连岭出石门,登门拜访朱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

    朱升虽身在山中,却时刻都在关注着时局的变化,心中也是有所谋划。

    他被朱元璋的诚意打动了,就进言三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第一计策是为了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后方;第二计策是为了发展生产,积蓄经济力量;

    第三计策是让他不要过早地吸引对手的注意力。

    这三计言简意赅,为朱元璋经营江南指明了方向。

    朱元璋牢记于心,作为自己一段时期内奉行的基本方针。

    朱元璋广纳贤士,表现得很谦虚,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提意见。

    他并不自高自大,对许多儒生他也都是亲自上门聘请的。

    那是在龙凤四年,朱元璋途经徽州时特意召见了唐仲实、姚琏等人,并询问了民事得失。

    (4月日到4月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