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三请徐达(第2/3页)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助是分不开的。

    因此,朱元璋得出一个结论:“举人贤才,立国之本。”

    在朱元璋的这些功臣中不仅有文臣武将,同时还有儒者学士,其中著名的武将首推徐达。

    在众多同辈人中徐达唯独崇拜的是朱元璋,认为他是最有前途的。

    而朱元璋也视徐达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想当年,朱元璋还在郭子兴麾下时,有一天吃饭时,朱元璋对李善长说:“我想立一员大将军,

    让他统领军校,操练三军,你知道什么人可当此任,请为我推荐一人吧?”

    李善长沉吟半晌说道:“主公想求这样一员大将,也许有一个人,可担当此任。”

    朱元璋问:“是何人?”

    李善长说:“濠州城外永丰县,有一人姓徐名达,祖籍是凤阳人,精通韬略,名震乡关,如今也有多岁了。

    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等人去请他都不去。他说,这些人不是可辅佐之人,坚意守己,待时而出,常说帝星自在本郡。

    若得此人,大事可成。”

    朱元璋说:“请你去请他如何?”

    李善长说:“过去商汤聘伊尹,文王访姜尚,汉得张良,光武求子陵,蜀主三顾诸葛,

    苻坚任王猛,此乃礼贤之效,还是您亲自去才是啊!”

    第二天,朱元璋便跑去对郭子兴说道:“麾下虽有数万甲兵,但无强将。

    李善长举荐徐达,我想与李善长去请此人。”郭子兴同意了。于是朱元璋和李善长一起策马而去。

    朱元璋同李善长到了永丰县,他传令三军不许扰动居民。

    两人下马步入村中来到徐达家里,李善长上前叩门,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见徐达来开门。

    朱元璋仔细看着徐达,果然仪表非凡。徐达让客人进来,三人共入草堂,分宾而坐。

    李善长把朱元璋介绍给徐达,徐达命人备茶,茶罢一巡,徐达便说:“朱公欲救天下的百姓生灵,有一件事必须先做。”

    朱元璋忙问何事,徐达说:“必须先扫净各地举兵造反的群雄,统一天下。

    今天元势尚盛,诸雄割据,以濠州一郡之兵来促成统一大业,恐怕是很困难的。”

    朱元璋点头说:“历史上,周文王得太公而灭纣,汉高祖得韩信而楚亡,我已经得了像你这样的一批良将贤士,况且我又是仗义诛讨,

    我实施的又是以仁治军,深得民心,我完成一统大业,又有何难的?”

    徐达听了朱元璋豪气冲天的一番话,便大笑道:

    “从来定天下者,在德不在强,明公能以仁、德为心,不嗜杀为本,天下足可平也。”

    随后徐达便安顿了一下家属,与朱元璋、李善长一起骑马来到朱元璋的招兵馆中。

    朱元璋坐下来之后,问徐达打仗攻战都有哪些好招。徐达说:

    “这我就很难说了,打仗应该临时发挥随机应变,哪有一定的招数?

    古人云,打仗可以分为三种胜:一是上胜,这是以仁取胜;二是中胜,这是以智取胜;

    三是下胜,这是以勇取胜。但这仁、智、勇三者,做大将的缺一不可。”

    朱元璋又问:“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小国越打越大,而有些大国反而灭亡了,这是何故?”

    徐达说:“合天理,顺民心,爱众恤物,敬老尊贤,人自乐而从之,虽小可以致大;

    倘若淫暴虐,或柔而无断,或刚而少柔,或愚昧不明,或好杀不改,未有不亡者也。”

    朱元璋完全赞同徐达的观点,认为这徐达确实不是个等闲之辈。

    当天晚上,朱元璋主动与李善长、徐达同眠共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