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拜将誓师大典(第1/2页)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威弱而势轻的缘故,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呀!”

    随后,朱元璋又对薛显和傅友德等人说:“当初,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彭越曾在山东立下大功。

    今天出师先攻打山东,你们要以彭越为榜样,英勇立功,我等着给你们论功行赏呢!”

    由此不难看出,朱元璋对此次北伐是多么重视和慎重。

    年,应天北门外七星山下,新搭建的拜将台上,旌旗招展,朱元璋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拜将誓师大典。

    只见拜将台上红烛高烧,朱元璋点燃三炷贡香后便插到香炉里,随后,朱元璋跪到朱红拜垫上。

    恭恭敬敬三叩首,祈祷天地神灵,保佑北伐顺利成功。随后,学士陶安又宣读了讨元檄文。

    等一切都结束后,徐达下达了开拔的命令,朱元璋拉着他的手,步下拜将台,直送到校场外面方才止步。

    朱标则和李善长等大臣一起,将徐达、常遇春等一直送到了长江边,等到他们上了渡船方才告别返回。

    月4日,徐达刚刚抵达淮安,便派人对驻守沂州的王宣、王信父子劝降。

    王氏父子看到大军压境,抗拒必败,只得派使者到淮安递降表。

    但是随后,朱元璋又写给徐达一封密信,要他加意防范王宣父子,因为他们反复无常,不可轻信他们的话。

    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刚刚过去半个月,王宣便悔约叛变,派他的儿子王信到营州等处募兵,加强沂州防务,同时杀害了徐达派往沂州的使者。

    徐达大怒便率师急驰沂州,连夜挥师攻城。王宣抵挡不住,只得打开城门投降。

    徐达恨王宣父子的反复无常,当即命令将他们用乱棍打死。

    沂州的陷落,使山东的元将吓破了胆。紧接着,平章韩政又攻下了滕州。

    徐达又率主力北上,一举攻克了战略要地益都,并连下所属州县,俘敌万多名及大批马匹。

    从而切断了山东东西部之间的联系,使得济南、济宁两重镇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十二月初三,徐达北抵乐安,沿途的元军望风而逃。一连串的胜利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两天后,大都督同知张兴祖率部连克东平、东阿。元参政陈璧等万部众投降。

    孔子的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率曲阜县丞、邹县主簿前来迎接张兴祖,从而加快了衮州以东州县的归附进程。

    十二月初七,徐达的主力部队顺利攻克济南,

    张兴祖又将济宁收复。至此,山东的战略要地全部到手。形势发展得太顺利,朱元璋担心将士轻胜生骄,再次飞书到军前告诫徐达。

    徐达和常遇春感谢吴王朱元璋的及时提醒,也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

    他们明白,眼下最高统帅要求他们的只能是凯歌,而绝不能是哀乐。

    不到一年的时间,朱家军就相继取得了占领山东、河南、潼关的战绩,完成了朱元璋的“撤其屏蔽”“断其羽翼”“据其户槛”的计划。

    至此便对元都城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

    洪武元年正月,推翻元朝即将完成之际,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

    这对直捣元大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此时,对于北伐直捣元朝的老巢,朱元璋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发起于江南,骑兵力量不足,并且中原局势尚不稳定。

    因此其成败都系于天命,元顺帝弃都而逃不必穷追。但却需要固守强围,以防其侵扰。

    这不仅决定了当时的北伐方针大计,而且影响了明朝时北部边防的格局。

    这也是元朝统治者退出大都以后,并没有彻底灭亡,一直在北部有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