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迎回小明王(第1/2页)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明王从称帝以来,凡事都由刘福通做主。

    领兵在外的大将,原来都是福通的同伴平辈,不太听调度,军队数量虽多,军令却不一。

    占的地方大,不久又被元军收复。有的大将打了败仗,不愿受处分,索性投降敌人,翻脸打红巾军;

    有的前进太远太突出了,完全被敌人消灭;

    其余又被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支军队打垮了。只剩下山东一部军力,做安丰的掩护。

    到益都被扩廓帖木儿包围以后,刘福通亲自率军救援,大败逃回。

    益都陷落之后,安丰就孤立了。龙凤九年二月,张士诚的大将吕珍乘机攻围安丰。

    城里粮食吃完,粮道断绝。刘福通见情势危急,派人到朱元璋处搬兵解围。

    在金鹏出兵之前,刘基极力阻止,以为大兵不宜轻出,如果救驾出来,作何安置?

    不如让吕珍解决了,借刀杀人落得省事。而且陈友谅在背后,万一乘虚来攻,便进退无路。

    金鹏则以为安丰失守,应天失去屏障,从军事观点上来说,不能不救,遂亲自统兵出发。

    刘福通趁黑夜大雨突围逃出,金鹏摆设銮驾伞扇,迎小明王暂住滁州,临时搭建宫殿。

    把皇宫里的左右宦侍都换上自己人,供养极厚,防护极严。

    小明王名为皇帝,其实是俘虏,受到金鹏的保护与控制。

    那是在月4日的那天,小明王内降制书,封赠朱元璋三代:曾祖九四资德大夫、江西等

    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母侯氏吴国夫人;

    祖初一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母王氏吴国夫人;

    考五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

    当金鹏出兵安丰的时候,陈友谅果然乘机进攻,以大兵包围洪都。

    这回真正是两线夹攻,虽然张士诚还不明白。对方规模比上次更大。

    陈友谅看着疆土日渐缩小,气愤不过,特造大舰,高几丈,簇新的丹漆,上下三层。

    每层有走马棚,上下层说话都听不见,载着家小百官,倾国而来,号称万。

    洪都守将朱文正死守,陈友谅用尽攻城的方法,朱文正也用尽防御的方法。

    经过天的激战,城墙攻破了几次,敌兵涌进,都被火铳击退,连夜赶修工事,攻城守城的人都踩着尸首作战。

    一直到了月,朱元璋亲统率万大军来救,陈友谅才撤兵,掉过头来到鄱阳湖迎战。

    这一场水战,也许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两军主力苦战了天之久。这一战的结局,决定了两雄的命运。

    在会战开始的前四天,朱元璋留下伏兵,把鄱阳湖到长江的出口封锁,堵住敌人的归路关起门来打。

    两军的形势,一边号称万,一边是万。水军舰船,陈友谅的又高又大,联舟布阵,一连串十几里;

    朱元璋的都是小船,要仰头才能望见敌人,两下一进行比较,就显得渺小可怜。

    论实力和装备,都是朱元璋方面居劣势。但是,他也有优势:

    就士气来说,陈友谅大军在南昌顿挫了个月,寸步进不得,动摇了必胜的信心;

    而金鹏方面则千里救危城,生死关头决于一战,士气不大相同。

    就舰船说,数十条大舰连在一起,转动不便;小船进退自如,运动灵活,在体积方面是劣势,运动方面却占了优势。

    就指挥而论,金鹏有经验丰富的幕僚,作战勇敢的将帅,上下一心;而陈友谅性情暴躁多疑,将士不敢发表意见,内部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