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二章,陈兵设鼎(第1/3页)  傲剑出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令剑州、宣通两郡闻风丧胆的老龙山大寨,位于剑州和宣通两郡的交界处,老龙山绵延百里,半在剑州半在宣通,老龙山主峰高达千丈,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便是在多山的剑南,老龙山的险峻和高度也排得上号。当初贺永江选这么个地方占山为王,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个物产丰饶的地方,偏偏没有什么像样的路,朝廷的军队想来一次可太难了,在山外**十里,就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路了,就算你有十万大军又如何?这也是唐九生、祁思远和乔崇良、徐子楚、金成章等人商量之后,只派出三千精兵剿匪的原因所在。来再多的人也摆不开啊,而且人多就意味着高消耗,需要准备更多的军粮,可是剑南道并没有那么多的钱粮可供消耗。

    在拿下鹿野的伪剑南王府之后,唐九生才发现府库的一半都被搬空了,牛满地至死也没有说出那些金银的下落,唐九生也大概猜到个**不离十,除了牛满地留给他儿子牛志诚一部分外,其余的很可能是被牛满地的亲信们搬走了。多大的家业,最终也免不了树倒猢狲散,爹死娘嫁人。唐九生硬生生捂着钱包没动,因为明年春天,没有了牛满地一伙的剑南,需要这些银子准备耕织。

    至于从碧鸡山地穴内搜罗出来的金银宝贝,唐九生深藏于王府府库之中,只拨出一部分,大约三百万两银子,让侯敬先、令狐羽和碧鸡山匪首郑大强押送去往永安,唐九生知道皇帝殷广也缺钱,而且缺钱缺的简直两眼发蓝,三百万两银子,对于偌大的大商朝廷来讲,不算多,但也绝对够皇帝支撑一阵子了,只要大商能缓过一口气来,形势慢慢就会好起来。

    所以意外得到这笔天降横财的皇帝殷广,在得知这笔银子是宇龙行空探地穴所得时,扶额称幸道:“朕坐困宫城,而突得财富,此天意也!天不绝我大商!”大喜过望的殷广随即传下一道旨意,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剑南道,封宇龙行空为天意伯,这一次满朝文武都学乖了,对此并不敢有什么异议。国师府二公子唐九生能当卫王,那么江东宇龙世家的三子得了一个伯爵又有什么稀奇。

    碧鸡山匪首郑大强虽然僭越称帝,但因为探地穴为朝廷拿到一笔数量可观的银子又招降解甲山有功,被皇帝特赦免去死罪,打了二十廷杖后当廷释放,仍去做他的平民。当然,关于郑大强的这些好话,都是唐九生给皇帝的密折里所提到的,皇帝也就卖他卫王一个人情。

    至于说一个已经没有了兵马的土匪头子郑大强,根本就无关紧要,再回到民间,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况且利用郑大强的事情给各地反贼打个样儿,反贼,都没有好下场,郑大强这是迷途知返,才有一线生机。不过皇帝也在朝堂上说了,下不为例,再有敢僭越称帝者,灭九族。

    恰逢大夏骑兵又来劫掠辽东、陇庭两道,皇帝索性把牛满地手下降将侯敬先和霍云生分别委任到辽东和陇庭两道,做了一郡将军,抵御大夏。此时辽东道军事由中书令杨靖忠节制,恰好侯敬先押送银子赴京,就顺理成章又变成了杨靖忠的部下。霍云生则从剑南出发,一路向北去了陇庭道找经略使郭崇报道。

    至于卫王唐九生所提的建设剑南道国子监一事,皇帝大笔一挥,准奏,即以西监命名。现在大商国就有了永安北监

    ,天昌南监和剑南西监,这三所国子监。祁思远和乔崇良等人也明白,王爷为何死死捂着那些府库里的银钱不肯撒手,连剿灭老龙山、独峰山这样的大计,也舍不得掏出更多的银子,那是因为剑南道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王府和经略使衙门都穷啊。

    招兵买马要钱,设立新国子监要钱,攻打大小山寨要钱,明春的春耕要钱,万一平西王起兵,那需要的钱就更多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剑南道,哪里不要钱?一文钱掰成两半?掰成三半也得省着花啊!祁思远和乔崇良、徐子楚在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