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章 免费劳力干工程(第2/3页)  大明王朝150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丫港的这段河道,自打开工,建设速度那是突飞猛进。</p>

    此时,已经进入到了春耕时节。江南各地陆续开始了耕种。</p>

    虽然朱厚照免了苏州府的田赋,解决了这场动乱。</p>

    但是,接下来夏粮,能否完成大丰收,才是关键。</p>

    毕竟,京城那边还等着这边的漕粮。江南的百姓也在等着这边的粮食。</p>

    如果今年的夏粮不能大丰收的话,那就彻底麻烦了。</p>

    不仅京城那边的漕粮吃紧,江南百姓的口粮也存在问题,应天府、苏州府,以及接下来各府为吏役涨的工钱,也将没有着落。</p>

    而确保粮食大丰收,最基本就是能够抵御夏季的洪水,不让水稻受灾。</p>

    江南作为鱼米之乡,并不容易出现干旱,重点要防的就是洪灾。而兴修水利是抵御洪水的最大助力。</p>

    这也是朱厚照大力开展兴修水利、修堤筑坝的原因。</p>

    就拿阳澄湖东南方的昆山县来说吧。此地的江堤都是土堤。虽然有木桩、竹板参与其中。可是在狂风、激浪的轮番攻击之下,再加上洪水的上涨,根本就无法抵挡。最后的结果就是堤毁、溃坝,辛辛苦苦种植的水稻被淹。</p>

    百姓流离失所,逃到其他各府各县要饭。久而久之,昆山人就成了叫花子的代名词了。</p>

    由于有了朱厚照的亲自坐镇。苏州府的清查冗员、人员分流、堤坝建设是速度最快的。</p>

    无论是苏州府知府曹凤,还是王鏊等人那都是全力以赴。刚刚涨了工钱的吏役更是玩命的干活。</p>

    那些退出衙门的吏役,有了新的工作,不仅工钱没有降下来,还包吃包住,听说干好了,太子殿下还给红包。怎能不让人兴奋。</p>

    而松江府、常州府和镇江府的进度就要慢了一些。</p>

    对此,朱厚照并没有严令三地加快进度。相反,他还派人通知王鸿儒、王承裕和李昆三人,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切不可操之过急。</p>

    因为朱厚照知道,一味地图快,只能是适得其反。</p>

    而今年的夏粮,主要是保住应天府和苏州府,其他各府能够达到去年的产量就够了。</p>

    应天府不仅增加了缴税田地的面积,而且种植了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再加上即使修堤筑坝,增强了抵御洪水的能力。应天府夏粮大丰收,基本就是板上钉钉了。</p>

    这也是朱厚照敢于免除苏州府田赋的底气所在。</p>

    苏州府动乱快速解决,王鏊等人的动作又是这么快速。苏州府如果能够大丰收,那朱厚照觉得把握更大一些。</p>

    看着苏州府这边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朱厚照放心了。</p>

    他知道,自己得回到南京了。</p&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