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玻璃带来的效益(第2/3页)  大明王朝150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mp;gt;

    这是朱厚照所不愿意看到的。</p>

    据王鏊介绍,由于每日的饭菜十分好,顿顿都有肉,这些招募来的劳力干活都十分卖力气,修堤工程进度很快。速度要比原计划快一些。</p>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王大人。速度快是好事,但是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另外还得确保人员安全。”</p>

    王鏊回道:“殿下放心。我们是在原有堤坝的后边重新建造以石料和水泥筑成的大堤。不仅更加坚固,而且更高。江堤建成后,定然能够抵挡长江水。”</p>

    王鏊指着江堤后的那片土地说道:“殿下您看,每到雨季,长江水上涨,瞒过大堤就会淹没这些农田。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在这里种田了。这些土地就被荒废了。如果我们能够确保江堤抵御洪水的话,明年开春完全可以在这里开荒种田。”</p>

    朱厚照说道:“不错。江南多水灾。因为洪水导致农田被毁的事情年年都有。我们建造坚固的江堤,抵御长江洪水的肆虐。完全能够保住这片土地,那明年在这里种田的话,定然能够增加应天府粮食的产量。另外,等我们忙完了,腾出手来,就要对田地进行一番彻查。将那些隐匿田地,躲避缴税的大户都揪出来。”</p>

    自大明开国,朱元璋就命人量度田亩方圆,编类成册。因状如鱼鳞,称之为鱼鳞图册。</p>

    洪武二十六年核定天下土田,八百五十万余顷。可是到了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则仅有四百二十二万余顷。整整少了一半。</p>

    这些土田难道是丢了吗?</p>

    当然不是。</p>

    一方面是拨给了各个王府,而另一方面则是被地主豪绅隐匿了起来。</p>

    而田土的锐减,使得大明的田赋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转。</p>

    再加上宦官专权、文官势力膨胀、北部蒙元的不断侵扰、江南海边倭寇的泛滥。</p>

    搞得民不聊生,流民越来越多。农民起义此起彼伏。</p>

    各种灾害推波助澜。</p>

    使得大明一步步由巅峰逐步衰败下来,直至灭亡。</p>

    到了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对全国的田土进行了重新测量,田数达到了七百零一万余顷。可见这帮地主豪绅,隐瞒了多少土地。</p>

    朱厚照知道了这些事情,自然不会任由这个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如果尾大不掉,那就很难改过来了。</p>

    而刚刚涨了工钱的这帮吏役,无疑是推行朱厚照接下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忠实执行者。</p>

    朱厚照可不是简简单单为吏役涨工钱那么简单。他同时也为这些吏役制定了十分严格的工作制度。</p>

    不能欺压百姓、不能贪赃枉法等规矩的制定,无疑将对净化衙门的风气,起到很大的作用。</p>

    其实,有些吏役,包括官员也是被逼无奈。朝廷制定的俸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