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三季稻(第2/3页)  扶得起的阿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多大的潜力。

    现在刘备有钱啊,纯是狗大户,但是钱财这东西不能吃饱肚子,唯有变成粮食了才能让人吃饱,而交州那是什么地方?交趾郡也是什么地方?交州全境包括后世的广东、广西、越南,不说广东广西的物产,单说交趾郡所在的后世越南的土地,这里的粮食产量号称粮仓,甚至有一年三熟的水稻。虽然口感不可以,但是这个乱世无数的人饿死,哪还管粮食的口感?

    “一年三熟的水稻?”诸葛亮和庞统都很是震惊。

    刘禅说道:“绝对是有的,那里常年高温,水资源丰富,极为适合水稻生长,别说交趾郡那边,在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这边都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那地方就是个粮仓啊!”

    “那为何我们不曾听说过?”诸葛亮有点疑惑,他一直住在荆州,荆州距离交州很近,也不曾听说过交州那边的水稻能一年三熟。

    “那是因为交州人口太少了,再加上物产丰饶,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怎么会愿意细心呵护水稻,他们一年收获一次水稻就能吃饱了。汉人到了那边,倒是吃苦耐劳种植水稻,但也耐不住一些蛮人的骚扰,又加上不敢尝试突破,故而一年最多只收获两次。咱们在交州,鼓励生育、迁徙流民、归化蛮人,教他们种植,交州短时间内人口会大增,在以政策鼓励耕种,设立专门负责督促耕种的官员。”

    百姓的思维局限,再加上一些种植方式的原因,交州很少有人去尝试三季稻。

    如果有合理的种植栽培方式,应该是能很容易种出三季稻的。交州地处最南方,热量高、降雨充足,水稻生长的快,完全是符合种植三季稻的条件。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两季稻还是在唐朝出现的,这个时候是农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包括种植方式以及种植经验的积累,到了明代时期,岭南出现了三季稻。

    如今这个时代,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普遍种植小麦、粟,南方则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种植水稻等作物。不过种植方式太多是粗放的,刘禅记得看过资料,说北方粟的种植普遍产量大概是三百多斤,而水稻的种植亩产大概是两百余斤。(折算成现代计量单位了)

    高产田再经过精心培育,粟、小麦大概产量是三百斤到五百斤左右,水稻的产量则要低许多。高产田很少见。

    刘禅想要让东汉末这个时代的水稻从一季稻跳跃到三季稻,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但是并不是不能完成,这需要刘禅用超越这个时代一千八百年的知识、经验积累来完成这个飞跃了。

    刘禅前世小时候是种过田的,后来又浏览过不少种田类知识,算是有点皮毛心德,搞出三季稻难度高,但是高处两季稻却并不是难事的。

    “你还知道种田?”庞统惊讶万分。

    刘禅不以为然道:“看过别人种田,知道一些东西,再加上看过不少的种田的书籍,我从中总结出来很多经验,觉得现在种田的方式能得到很大的改进,现在这个种田方式是很简单粗放的,改进空间很大。”

    诸葛亮笑道:“能从书中总结经验得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何止了不起,我就是个天才。”刘禅得意的说道。

    笑话,小爷脑海里的东西要是全部拿出来,吓都要笑死你们两个了,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何惊讶的?

    现在给他人一种自己是天才的看法,那么以后刘禅突兀的拿出一些后世的东西,就能以自己是个天才来完美解释了。

    庞统笑骂道:“少要得意忘形。交州之事暂且押后,或者等你得空之后亲自去办。”

    刘禅却道:“士廞就在成都,现在就可与他商议,我们先行的步骤现在就可以做,做好这些之后再去捣鼓三季稻的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阿斗,你真的能弄出三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