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7章 解决之道(第1/2页)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30shu ,最快更新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许景恒不愧是年纪比其他四人大上十几岁的老吏,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真实。

    “恩威并用”四个字是历代先人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历史证明,凡是不按照这四个字行事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

    赵桓本以为自己再度提升已经很丰厚的大宋官员俸禄,对于官员们来说已经是恩惠了,但现在听了许景衡所说,才发现还远远不够。

    只有威严没有好处不行,好处给不够不行,好处给太多了也不行。

    “养士如饲鹰,饱则飏去,饥则噬主啊!”

    赵桓不由感叹,做皇帝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门艺术。

    他向五人问道:“难得许卿敢说,朕也敢信!不过,这些隐忧如何解决,各位有没有什么良策?”

    五人相互看看,闻焕章道:“宋江所说,让太学生恢复游学,而不是在太学里皓首穷经,此言甚是有理!臣建议,可以定期让太学生游历天下各县,帮助生产、断案之类,甚至可以去禁军协理文书,或者去偏远小县教书……不必太久,每年两三个月足矣!”

    “臣也以为此事可行!”赵鼎接着说道,“我大宋有广州、杭州、西宁、洛阳、江州五座学府首城,再加上东京城和燕京城,七城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定期论战。”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生意气,往往相互不服,如是能相互促进,对学业来说是一个极大地促进。”

    “只是,如此也容易形成拉帮结派,形成党派对立,需得定好规矩,做君子之争,而不是小人之争!”

    七城联动!

    赵桓闻听,立刻来了精神。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互竞赛确实是个激励太学生上进的好方法。

    “既然诸位都赞同,那就这么定:”

    “七城都以太学城为名,地位相互间不分高低,每年仲春时节在洛阳举办太学生论战,确定七城排名,该名次一直持续到下一年新排名出现为止。”

    “同时,太学生每年必须有三个月时间的游学成绩,才准参加太学考试;不愿游学者,必须说明缘由且由政事堂共同审定才可。”

    “另外,朕再给他们一个承诺:但凡能在太学完成学业的,朝廷一定给他们安排官职!”

    全部?

    赵桓的话让五人大吃一惊,大宋冗官冗员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这承诺岂不又让大宋官场回到了从前?

    可又一想赵桓不可能无缘无故重蹈覆辙,便也都没急着反驳,只是一个个都瞅着他,等着他下面的话。

    “要做到这一点,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是完成学业的人数控制,只选择优秀的太学生准予完结学业,其他不合格的放归家乡开设私塾,或者从商、从军均可;二就是,我大宋日后要开疆辟土,需要大量的后备官吏,且很多现有官吏才德不佳,也需要逐步淘汰。”

    赵桓说完,五人也松了口气。

    这么说来,大宋的确需要大量后备官吏,这个承诺也确实能让太学生们疯狂,进而去拼命完成学业。

    赵桓又把其中细节与五人逐一讨论,太学生隐忧解决方案便确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解决来自官吏的隐忧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存在,也不停地有解决方案出台,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能一劳永逸的法子。

    对于这个问题,赵桓给出了一个策略、一个承诺。

    策略是,缩减所有官员俸禄的一半,改为年底按照政绩派发奖金。

    比如一个县令的月俸现在是二十两银子,一年就是二百四十两。那么改后的俸禄就变成了月俸十两,一年一百二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