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三个要求(第1/2页)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伯材的一席话委实刷新了赵桓的认识。

    他是真的没想到会有人想替赵佶这样的皇帝洗白!

    都黑成炭了,洗得白吗?

    当然,如果说赵佶大肆任用奸臣,就是为了抱负大宋不听话的士大夫阶层,赵桓还是相信的,毕竟北宋末年的君臣对立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那是大宋灭国的最根本原因。

    但若是说赵佶是明君,那打死赵桓他都不会承认。

    压制士大夫的确应该,但在压制士大夫的时候还附带着把最底层的升斗小民逼得活不下去,那么即便最终皇权能够胜出,也绝对保不住大宋江山。

    后世有句名言:“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分化一批。”

    赵佶倒是打击了一批,打击的目标也很正确;也分化了一批,让蔡京、童贯、蔡攸等人相互制衡,免的有人尾大不掉颠覆了皇权。

    可惜拉拢的那一批目标错了!拉拢梁师成、童贯、杨戬这样的货色,相当于自己先跳进了无尽黑渊,注定要死无葬身之地。

    罢了!

    朱伯材这话听听也就算了,不管怎样,赵佶能有这心思,也算给了他这个当儿子的一丝慰藉。

    而且事实证明,赵佶的昏招也的确歪打正着,给自己铺平了路。

    只不过这一招也太险了些,万一赵桓跟历史上的宋钦宗一样白痴,那就是相当于赵佶亲手铺平了一条让大宋通往灭亡的道路。

    总之,赵佶还是个昏君,只不过或许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恶而已。

    而士大夫们口中恶毒攻击的“奸臣”们,倒也真的未必十恶不赦。比如杨戬,可谓是“奸臣”中的典范,一生爱财贪权;但整体来看,他一无反心、二没有为杨家谋什么便利,说他“奸恶”颇有证据不足之感——无非就是掌权时侵害了士大夫、富商大贾、东京权贵们的利益罢了,狗咬狗一嘴毛,是非对错什么的也难以评判。

    想明白了这些,赵桓又拉回了心思。

    现在说的是朱伯材的问题,而不是赵佶和他的心腹们的问题。

    赵桓抬起头继续盯着朱伯材,那意思就是:朱伯材,你可以继续表演,但请赶紧进入正题,朕没那么好糊弄,不会被你三两句话脑子就变成一团浆糊。

    朱伯材默默苦笑了一下,只好继续说道:

    “明白了他们想做什么,我心里的确是害怕了。帮助老官家打压士大夫并不能使我害怕,但相助金人颠覆大宋政权,我朱伯材良心里的确过不去。”

    “我后悔了!后来官家来朱家看望老臣,我突然发现官家竟然深藏不露,就像蛋壳里的一条龙,一旦破壳而出必将风云大变、叱咤天下,我便以为这是我的机会。”

    “于是,我背叛了他们,投靠官家反过来对付他们,甚至把完颜宗弼逼得走投无路,屡次向我求救我都置之不理,还把他的消息故意泄露给军统司!”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本以为此事就这样结束了,可谁知两个月前,完颜撒改又派人找到了我,让我按照他们的指令去做,否则的话,便会昭告天下,说我送女儿入宫心怀叵测,阴谋颠覆赵家江山!”

    “我害怕呀!因为当初的确是出于这个原因把朱家的两个女儿送进了宫,他们手里有人证有物证,想要天下人相信并不难。”

    “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江山社稷也都不再想了,心里只想着怎么保住我朱家满门,怎么保住琏儿和璇儿——她们可都是无辜的呀!”

    “所以……我答应了!”

    说到这里,朱伯材的老泪又坠落下来,膝盖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

    “我发动了所有关系,甚至让我的两个儿子亲自出马,诱导太学生反对宋江……”

    “我想过了,毕竟完颜撒改说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