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阴山防御构思(第1/2页)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西夏败兵从偏头关撤出赶到云中城外时,正是宋军全歼李察哥部下数万精锐的第二天,宋军正要拔寨西进,这三万多败兵就到了,直接被李彦仙带着神武军的骑兵灭了个干净。

    至此,西夏十万精锐和三十万地方军,分别被神武军、并州军(已被并入天武军)、天武军、白虎军所灭,西夏全国的常备兵力仅剩不到十万。

    第二天,天武军和神武军在河套平原的前套地区汇合,三十万人浩浩荡荡向兴庆挺进;下午的时候,又在后套地区与白虎军汇合。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率领白虎军在后套地区埋伏,果然等到了兴庆府的五万救兵,大杀一阵之后,西夏人残存不到两万,狼狈逃回兴庆。

    如今大宋有马步军兵三四十万,西夏只剩五六万人,拿什么抵挡?

    “这里是什么地方?”

    赵桓在黄河北岸的后套地区看见了一片旧城,向岳飞问道。

    这里北靠阴山,南邻黄河,东临并州,西接西夏,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风水也十分的好,正所谓“青龙镇后宅,金龙舞庭前,风龙朝紫气,水龙把运衔”,赵桓见过那么多城市,包括东京在内没一个胜过这里的。

    而现在,这座古城竟然被忽视了!

    西夏和辽国还真是化外蛮夷,狗屁不懂。

    岳飞喊过来一个军士问了几句,那军士正是关西人,当下便把附近详细解说了一遍。

    原来,这里是辽国的云内州,也就是秦汉时期的九原郡!

    九原郡,那不就是后世的包头城?

    难怪!

    “鹏举!这座城一定要重筑,筑成一座不亚于兴庆的大城!”

    赵桓仔细回忆了一下后世的地图,记得这河套平原黄河“几”字上方这一横上有东西中三座城市,中间的是包头,东边是呼和浩特,西边是巴彦淖尔,都是北方重镇。

    巴彦淖尔在秦汉时期是朔方郡所在,是边塞要地;呼和浩特在秦汉时是云中郡所在,后来才缩到大同,现在的呼和浩特被辽国称为丰州。朔方、九原、云中包括再往东的代郡,可向来都是汉帝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线。

    现在西夏灭亡在即,接下来就要面临辽、金、蒙这样的游牧或渔猎民族,要想大宋得到安宁,就必须要把战线延伸到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就是抵御北方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大宋必须掌控在手里。

    那么是重修秦长城,还是像大宋以前一样驻守军寨形成战略纵深?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如果是重修长城,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很容易给人以劳民伤财的印象,毕竟秦始皇被称为暴君几千年都没能翻身。

    当然,现在有了新式火药,又有了水泥和高炉炼铁,想要重新修建长城了比前代要容易的多,而且长城的修建几乎可以一劳永逸,日常的维护费用并不高昂。

    相反,大宋以前凭借大量军寨形成的战略纵深,看起来好像避开了修建长城的大笔费用,但大量军寨的修建不用钱?招那么多兵不用钱?敌人一旦南下战场不还是在大宋领土?

    所以大宋军寨一点都不省钱,甚至西夏李察哥曾经还有意让大宋保留军寨防御体系,以削弱大宋的国力。

    后世的明朝好像选择了修建长城并以边军驻守两种形式融合,虽然没少被鞑靼和瓦剌祸害,但毕竟大明朝没有亡在游牧民族的手里。

    北宋和明朝,都亡于东北渔猎民族的手里。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游牧民族特长是出神入化的马术和机动灵活的战术,渔猎民族的特征是手段更加凶狠且狡猾,下限也更低,危害自然也就更大。

    想到这里,赵桓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