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因果循环(第2/3页)  秦国小坑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属于山本家族的分支,被本国的战乱波及不得已才逃出国土,远渡重洋来到大秦国。

    其实这一切的发生还是怪大秦国力太强的缘故。

    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秦国战火连绵。前朝得余孽依旧负隅顽抗,并相互勾结,企图联合起来复国!而且各地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也开始不怎么听从当今圣上的统治,打算自立为王。战乱不止于中原,就连原本富庶而平静的南方也遭到霍乱。

    当时在江浙地带与大秦通商的倭人们眼见如此,纷纷把消息传回国内。倭人天性欺软怕硬,抱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思在得知国力强大的中原战火纷飞后,便大着胆子也派出为数五万的人马度过重洋来到中原,想要趁机捞点油水。

    倭人猖獗,朝廷却一时腾不出手来收拾他们,只能暂时放任。

    直至半年后,赵有仁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开始放眼天下时忽然发现南方有一群跳梁小丑在蹦跶,这怎么能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夏天的夜晚,正要熟睡的档口,忽然耳边不知何时多了一只嗡嗡乱飞的蚊子,怎能不让人生厌?

    大国实力的恐怖让倭人闻所未闻,朝廷仅仅派出一支为数不多的骑兵剿匪,初次交锋便将倭人杀了个片甲不留。这下算是解决了秦国的忧患了,可无形中却造成了倭国的一次大乱!

    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此次来打秋风的是天皇所属为数的亲卫军,而且是绝大部分都被派了出来。这就导致了天皇身边防守薄弱,被麾下一个名为泽川的大名趁机夺权。

    这位泽川大名当时应该是看过中原历史的,在俘虏天皇之后并没有选择杀掉他自己登上皇位,而是效仿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打算用天皇的身份要挟各地大名交出手中的兵权束手就擒,迅速地完成他一统天下的春秋大梦!

    一个计策是否正确施行,要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

    泽川眼光就很短浅,只看到了天皇身份所象征的权利,却完全忽视了这么多年无数大名也像他一样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都想着能趁机搞点小动作出来趁机篡位。

    于是很悲剧的,挟天子的计划出了问题,各地大名纷纷群起相应,打着救出天皇陛下的口号对他开始疯狂的进攻。这时的泽川很是后悔绑架了天皇,可要送出去,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一来二去之下,整个倭国就开始了全国大战争。

    其实整个倭国大小只相当于秦国的一个省,说是全国大战还不如说个各个乡镇之间的火拼合适。可就是这种小规模的火拼,虽然质量差强人意,可胜在数量多。

    时势造英雄。

    一个名为肥前的大名趁机起势,联合附近十来个乡镇的大名一起开始了逐鹿全省。

    团结就是力量。

    如果肥前听过这句至理名言,肯定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古人诚不欺我。’

    就这样,肥前的队伍犹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壮大,逐渐从乡镇里的小打小闹演变成一个县或者是一个市的大规模战役。人数更是从原本的十来人发展到动则一两万!

    在无数次战役之后,整个倭国就剩下了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名。当然,泽川也在其中。这个时候再把天皇交出去就是自寻死路了,留着说不定还能在关键时刻保命用,就更别说如同当初一样起了杀心。

    战争不仅仅是国力的损失,更是人口的短缺。在人丁凋落的倭国,大名们无可奈何只能采取了不择手段增加人口的办法,从而也造成了倭国之中姓氏的短缺,许多孩子出生之后不知其生父是谁,只能从办事的地方来取姓氏。像什么田中,井上,松下之类的不一而足。由此可见倭国道德是多么的低下!

    海选结束了,那么接下来便是实力的比拼了。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