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简单粗暴(第1/4页)  大唐第一闲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兴平坊离得并不太远。王元宝远近闻名,他的府第也更加好找。萧珪和薛嵩很快就到了他家门前。

    王家的宅院果然极大,几乎快要占去了半坊之地。光是这样的一块地皮,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就已是价值天文数字。

    ;不愧是长安首富!薛嵩啧啧的感叹道,;萧先生,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有关王元宝的传闻?

    萧珪问道:;什么传闻?

    薛嵩说道:;据说有一次,圣人亲自召见王元宝。那一日秋高气爽,他们一同登高望远,圣人看到终南山的半山腰上有一条白龙浮现。问其他人,都没有看到,唯有王元宝也看到了。圣人因此说,白龙乃是神物,寻常之人看不见它。朕是天子,所以看得见。王元宝却看到了,那是因为巨富敌贵,他也不是寻常之人。

    ;好一个巨富敌贵。萧珪只是笑了一笑,未有多言。

    ;萧先生不信?薛嵩笑了一笑,;其实我也不信。我觉得就算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也不过是圣人随口一说哄王元宝开心,然后王元宝就会很识相的,拼命给圣人或者朝廷捐款捐物。

    萧珪笑道:;你知道得太多了!

    ;不过,总的来说王元宝也确实算个人物了。薛嵩道,;做商人做到了他这份上,能和皇帝都交上朋友,不说亘古未有,至少在我朝已是独属一份。

    萧珪点了点头,心想大唐的国情整体可算开放又包容,这样的大环境非常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若非如此,也不会有大量的外国商人,不远千里来到大唐做生意。他们不仅带来了许多异国的独特产品与文化元素,也将大唐的物产与文明,散播到了世界各地,使得大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变大。若非如此,恐怕也不会有唐人街。

    历史早已证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绝对是祸国败亡之道。而大唐则证明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对外交流,采取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办法,才能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眼界,不断的提高民族自信,从而不断的发展与壮大自己!

    要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穿梭在大唐与异邦之间的商人,可谓功不可没。而王元宝就是其中的翘楚。由此可见,他这样一个社会地位低贱的商人,能与皇帝交上朋友并非偶然。这是大唐国策之包容、君王胸怀之宽广的一个具体表现。

    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

    萧珪觉得,自己现在要去见的那个王元宝,不光是抚养帅灵韵长大的亲娘舅,还是如今之大唐,极具代表性的一位时代人物。

    这种人的身上,必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于这样的人,给予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萧珪在登门拜访的时候,按照时下盛行的礼仪规章,先行递上了一份自己手书的拜贴。

    给王家看大门的门房仆人,待人接物很是和气。他连忙叫了一名小厮入内通报,同时将萧珪与薛嵩请到了门房客厅里奉茶,水果点心一样不少。态度之和蔼与热情,还真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

    ;这户人家真有意思。薛嵩道,;还真是做到了,上门就是客。

    萧珪道:;商人讲究和气生财。王元宝看来是想把这四个字,做到极致。

    ;我看也是。薛嵩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直点头,;好吃,新鲜,不是糊弄人的!

    萧珪呵呵直笑。

    不过片刻之后,二人的茶都还是滚烫的,大宅里面就朝门房走来了几个人。

    负责伺候的门房仆人连忙上前,对二人说道:;二位郎君,我们大东家亲自出迎的来了。

    ;亲自来了?

    二人起身往外一看,迎面走来的几人,以一位身着白衣的中年男子为首。他年约五旬上下,体形富态笑如弥勒,戴一领黑纱幞头,手上还握着一串佛珠,远远的就笑呵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