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觖望(第1/4页)  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仲冬十一月。    金城榆中县之东,武威郡关川河以西。    连绵起伏的原野中有一处背风的山坳,坐落着魏军新修筑的营寨,将大大小小的帐篷依次铺展在天地间。呼啸而过的朔风,拉扯着孤独的军旗猎猎作响,倍显空旷及苍凉。    此处曾经名称唤作“牧苑”。    顾名思义,乃是汉武帝开边后大汉朝设立的牧马场。    且因为牧马场及驻军的护卫,让无数黎庶得依靠而自发徙家来此,逐渐演变成为的聚居点。    只不过,拜灵帝末年那场羌乱所赐,整个凉州及关中三辅都沦为各部军阀的割据地,秩序无存,混战连绵。牧苑的聚集点因无有朝廷兵马护卫,以及空旷无法抵御劫掠的地形沦为废墟。    如今,此处唯有战乱留下了满地苍夷,    坟丘、白骨、瓦砾、断墙与荒芜的田地,以及几颗侥幸没有被砍伐充当柴薪的小树,诉说着旧日万马奔腾的壮观,以及大汉威加四海的衰败。    或许是,上苍亦不忍目睹此地的凄凉吧。    从苍穹之上抛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数不清的蝴蝶在飞舞,又像是柳絮的轻声雀跃。用白茫茫的雪给天地间带来了一片冰琼玉洁,把世间的污垢、一切肮脏悉数掩盖。    只是有些时候,人不遂天意。    倏然,一只碗口大的马蹄,狠狠的敲打的大地上。    刨开了薄薄的雪层,扬起了混杂枯萎草灰的沙土,将地表的黑黄之色再度扒了出来。    “踢哒!”    “踢哒!踢哒!!”    一声紧接着一声,越来越多的马蹄狠狠落下,让大地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汇流入冰冷的朔风中,飘入魏凉州刺史徐邈的耳朵里。    让他觉得今岁的冬季之寒,冻入骨子里,将浑身的血液都冷却了。    因这支战马横流,乃是鲜卑秃发部。    更因为他是幽州蓟县人。    从儿提时便遇上了大汉式微,无数历经过鲜卑胡虏突入幽州各郡县。    见过胡虏将汉家黎庶的口粮、牲畜与财资抢走,将汉家儿郎变成草原上的羊奴,也见过妇人身无片缕气绝时犹怒目圆睁,尚有数尺孺儿形状各异的伏尸于道。    在幽州每一个村落,每一个乡闾,都有被鲜卑及乌丸胡虏戮杀的白骨。    自从灵帝时期开始,幽、并及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每一个冬春时节,都是胡虏马蹄践踏汉家尊严的时刻,黎庶被杀略不可胜数。    在他的乡闾,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丈,都会努力挺直微微颤颤的身躯,提剑怒号逆冲鲜卑骑卒,激励无数后生当奋勇抵抗胡虏的入寇。    而如今,朝廷竟将鲜卑请入了关中!    当时,他得闻消息,便连发数上表雒阳,言辞诚恳的请天子曹叡与衮衮诸公更改此决策。    既是发于私愤,更是言于公心。    鲜卑胡虏者,其心同之禽兽也!    焉能引狼入室!    为了让天子曹叡改弦更张,他不惜以曾任职“抚军大将军军师”的情分,私信与旧日上司司马懿,请其以顾命大臣的身份共同上书谏言。    但司马懿没有上书,曹叡亦然心意无改。    仅是下了诏书宽慰于他。    声称引鲜卑入关中乃是一时之计,且有断断续续的战事消耗其实力,不足为患。    如此言辞,让他痛心疾首。    有些切肤之愤,非亲身历经之人无法体会。    生长于中原地区的天子曹叡及衮衮诸公就无法知道,引入鲜卑对幽、并与凉三地对汉家黎庶意味着什么。    此些世代有亲族亡于鲜卑胡虏的士庶,将秉着血海深仇,从此唾弃“魏”字的战旗!    亦会思念起昔日与鲜卑血战的汉旌!    被魏武曹操一手擢拔的他,无论如何都对这样的结果熟视无睹。    是故,他再度上表泣血而谏。    且提出了另一种抵御逆蜀的办法:可将凉州的羌胡部落迁入关中。    他对凉州羌人与胡人如卢水、湟水、秦胡及小月氏等胡人无有偏见。    因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