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且谈(第1/4页)  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然而,有些“鱼肉”,却时常看不清自身的处境。

    孟达便是这样的鱼肉。

    抑或者说,他人心不足,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进而慢慢失去了自救的空间。

    自从他背汉投魏以来,力荐他的人乃魏尚书令桓阶与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且曹丕器异之,是故仅以举郡而投之功,得以掌东三郡军政。

    然而,如今桓阶与夏侯尚已病故。

    曹丕亦亡,遗命辅政的陈群、曹真、曹休以及司马懿四人,皆与他无半分情谊。

    且肘腋之内,尚有魏兴太守申仪,对他虎视眈眈,想取而代之。

    如此情况下,身为贰臣的孟达,若想保自身安危及子孙富贵,理应主动上表请命,调职入雒阳。

    抑或者,西来投大汉!

    事实上,他选择了第二条路。

    然而,他却是忽视了一点:对于大汉而言,东三郡犹如鸡肋!

    东三郡乃丘陵山区,民寡地少,大汉将疆域推到南阳郡地域,亦很难以此为前哨进军南阳郡。

    且南阳郡地形平坦开阔,尤其利于骑兵的长驱。

    如当年魏武曹操,亲率虎豹骑追击先帝刘备,昼夜奔驰数百里。

    大汉若从东三郡出兵攻南阳,逆魏从关中走武关,便可将汉军后路截断!

    除非,孙吴占据了襄阳,与大汉协力进军。

    不过,巴蜀绝无可能,将后背放心的交给孙吴。

    是故丞相诸葛亮,一直与他书信往来,所劝降的意图,乃是想让他将东三郡的兵卒及人口,皆迁归来汉中郡。

    甚至允许他继续统领着,麾下万余兵卒。

    自然,独断一方的权力便莫要作想了。

    因而,孟达对一直犹豫不决。

    近些时日,连书信都鲜少与丞相了。

    或许,乃是因驻军襄阳的魏右将军徐晃,刚刚病故,让他觉得逆魏庙堂为了维稳荆州局势,不会对他有什么不利决策。

    长期镇守在汉中的魏延,素来对孟达嗤之以鼻。

    亦不曾相信,孟达会倾心来归义。

    因而,他便以趁着孟达正首鼠两端之际,向丞相提出了另一条北伐之路。

    走子午谷,奔袭长安!

    理由,乃是如今逆魏的关中都督,乃夏侯楙。

    是夏侯惇的中子。

    一个倚仗父辈功勋,以及昔日与曹丕年少相善而得位的膏粱子弟。

    一战未曾历经的无才纨绔。

    而原先督领关中,节制雍凉的逆魏大将军曹真,如今一直在雒阳坐镇,辅佐曹叡过渡权柄。

    连凉州西平郡再度爆发战乱,都没有出雒阳。

    嗯,今岁正月时,西平郡大族麹英(湟水河谷),裹挟羌胡部落杀逆魏临羌令、西都长,再度叛乱。

    麹姓,乃凉州豪族,声望颇隆。

    早在七年前,其族麴演便勾结了,同为凉州豪族的张掖郡张进、酒泉郡黄华,以及三大羌胡部落,各自称太守呼应起兵,意图形成割据。

    只不过,被金城太守、领护羌校尉苏则,与驻军凉州的将军郝昭、魏平灭之。

    如今麹英叛,依旧是将军郝昭,领副将鹿磐前往讨叛。

    结局亦不例外。

    麹姓,自此不再是凉州豪族。

    是故,魏延声称走子午谷,可一举拿下长安的缘由,有三。

    其一,乃是麹英叛乱,逆魏兵力自然会赶赴凉州,关中兵力空虚。

    其次,乃是坐镇东三郡的孟达,不会率军前来子午谷阻拦汉军。

    再次,便是夏侯楙与深谙兵事的曹真,犹如云泥之别。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