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捷报入宫(第1/2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己个都被吓了一跳啊,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京师百官的在煎熬中等待着,这气一不顺啊,就拿老婆孩子小妾下人撒气。

    这不,今天京师的家庭都不怎么和谐啊。

    倒是坤宁宫今日怕是最为和谐,崇祯皇帝少有没有处理公务,陪了周皇后一天,这不,还将懿安皇后等人也都唤来坤宁宫,大有其乐融融的气氛。

    这里面像是周皇后,懿安皇后,袁贵妃这般的人早早就看出来崇祯皇帝有些强颜欢笑,实际上倒是有些焦虑不安。

    可纵使看出,这几位也是看破不说破,倒也是陪着崇祯皇帝演着戏。

    王承恩心里明亮着,皇爷这是担心山西的刘宏明啊,也不知道山西那边怎么样了,是个什么消息。

    自己能做的,就是派人守在城门口,一旦有了信,最快传到宫里来啊。

    到了下午,夕阳西下,照洒在城门墙上,眼看着城门即刻关闭,人流也几乎没了,远处却是突然出现一人纵马狂奔,疯了一般向城门。

    守门的将士见此一脸戒备地盯着远处,那人一边纵马一边将手高高举起喊道:“八百里加急,急报,急报。”

    门口带队的队正一听,脸色一变,也不敢阻挡。

    城门附近还有些许百姓,那人不得已马速放慢,可是这马速一慢,身下疾行的马儿再也坚持不住,倒了下去,口吐白沫,再也不能站起。

    军士也是吓了一跳,这人,八百里加急,按理说路上换马不换人,就这样也差点把马跑死,怕是路上就没有歇过啊。

    军士拨开骚乱的人群,正欲上前将人拦住,却是一个青衣太监蹭的一下冲了上来:“可是从山西来的?”

    那人脸色惨白,只得点点头。

    青衣太监当时兴奋起来说到:“咱家奉王公公之命在此等候,急报传来,片刻也不能耽误,即刻传入宫中。”

    那人虽是信了个七八分,却还是戒备的看着几人,等验过信物,这才将身后包袱交给了青衣太监。

    刚刚递出,那人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青衣太监让身后的小太监照顾,自己马不停蹄的便赶忙入宫。

    “哈哈哈哈哈哈,活该咱家时来运转,这是要发啊,多好的机会,能在老祖宗面前留个好名,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青衣太监美滋滋的想着,脚下却是一刻也不敢耽误。

    那队正也是一脸懵逼,嘟囔了几句,带着弟兄们继续巡查起来。

    青衣太监一刻也不敢停留,飞速前往宫中,好不容易到了宫门口,问清皇爷爷在哪儿,便直往坤宁宫赶来。

    在一旁侍候的王承恩见门外小太监使了眼色,变蹑手蹑脚的出了殿外。

    周皇后看着崇祯皇帝心神不宁,正想开口安慰几声,却听见外面一声传来。

    正是王承恩的声音,只听到王承恩大叫“皇爷,山西来信了,山西来信了。”

    周皇后皱了皱眉,有些不满,这王承恩也是宫内老人,怎会如此失态。

    崇祯皇帝却是霍然站起,众人都是一惊,这到底是何事,就连陛下也如此失态。

    崇祯皇帝也是急切的喊道:“快,快拿来,让朕过目,快。”

    王承恩兴冲冲的拿着包袱冲了进来,将里面的信件交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便读了起来。

    这包袱里装着的乃是李若琏,王二喜,刘宏明无三人各自写的。

    到也不是崇祯皇帝不信谁,只是大明的老规矩,大明在地方权力上的的也是采用了镇镇守内官,巡抚以及厂卫分割权利权力的体系,有道是偏听则暗,多听则明啊,也是一种权力制衡体系,这意思只不过是三方使得整个事件更加完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