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力量决定地位(第1/2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是周皇后这个不懂军事的皇后也都明白,这样一来,建奴就是在放大明的血啊。

    想一想,这样放血,就是熬过了明年,日后呢?

    迟早有一天,大明撑不住了啊。

    崇祯皇帝想的更深,大明没有强大骑兵,这一直都是软肋。

    对内,只能驱散流贼,一旦流贼逃窜,追都追不上。

    对外,建奴的铁骑几乎成了所有大明军队的噩梦,别看那些个总督总兵们动不动说打什么胜仗,实际上呢?

    光是奴酋皇太极都不知死了几次了?

    更别说其他的建奴了。

    可实际上呢,一个个不还是活的活蹦乱跳?

    那些该死的官员,一个个的,满嘴虚数,要军饷时,一个个人员齐备,人数海了去了,等到要打仗了,几千建奴杀的十几万大军人仰马翻,伤亡十余万,真是见了鬼了。

    这建奴入关一次,就把账面抹平一次,自己这个皇帝,还要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他这个大明皇帝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马?

    这动不动都是十万,二十万,五十万,百万大军,朕总不能让这些个账面的数字去杀敌吧。

    崇祯皇帝心里更是重视这次行动,但还是有些担心刘宏明:“按宏明所说,蒙古诸多部落已经归顺了建奴,这草原途中万一遇上建奴骑兵可如实是好啊。”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为刘宏明提心吊胆起来,建奴,可是有着过万不可敌的传说啊。

    这草原上就是建奴的地盘,万一遇上就……

    刘宏明反而笑了:“陛下,这一点,臣相信不会。

    陛下可是忘了臣说的,史书记载,皇太极在今年的八月九日死的。

    王公公手中的东厂番子早早就去了沈阳散布了消息,说是多尔衮会扶持幼主,摄政朝政,甚至与庄飞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野史甚至说什么太后下嫁,天子认父。

    在历史上,皇太极暴毙。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

    但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

    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

    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论功劳和能力最有优势,但皇太极生前却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

    恐怕就连皇太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暴毙而亡吧。

    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

    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

    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

    从实力上来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四旗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再加上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当时建奴已经开始汉化,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豪格在礼法大统上也占了优势,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甚至,豪格更胜一筹,赢面更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