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演练行军早赴任(冲过新人榜300名!小目标200名!)(第2/4页)  倾唐小戏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术思想的演变,更追求骑兵的机动性、灵活性,战马已经不着甲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军,只是因人着皮甲或铁甲,而有轻重之分。

    全都大多是青州本地各县之人,颇为熟悉地形,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也就不用再找向导。益都到淄水这段官道也很平坦,不到一个时辰就走出十里,王师范因循“十里一休”的旧例下令原地稍事休息。

    一刻钟后,全都整队后再次出发。

    途中遇到一处高地,战时容易被敌人于此处伏击,王师范遂派出五名轻骑登高守卫,直到队尾的跳荡兵通过后,五名轻骑才向前追赶归队。

    又行十里,全都再次休整,一刻钟后继续行军。

    直到行军三十里,这次休整时间稍长,士兵们都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吃了起来,补充部分消耗的体力。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掩映下,全都犹如一条金色长蛇,收住迅猛向前之势,停驻于淄水岸边,不觉间已经行军六十里,完成了今日的行军计划。

    辎重队开始就地取材,构筑营盘,按照王师范的要求:要在营盘外挖一圈深一米、宽一米的环营壕沟,壕沟之外再布置鹿角、铁蒺藜以防偷袭。

    弓弩队和步兵队于营前警戒,两伙轻骑全部派出,一伙分两组,在营盘十里处游弋,另一伙也分为两组,在营盘三五里内地毯式搜索,不放过每一个可能藏兵之处。

    待营盘扎好后,伙夫们有的去河边取水,有的在营中生火,忙碌准备着晚餐;弓弩队和步兵队各留一伙执勤警戒,其余人纷纷卸甲稍事休息;轻骑兵留下一伙,以两人为一组,携带者锣鼓,在营盘三里外四周隐蔽处潜伏起来,如遇敌袭,当鸣锣敲鼓以示警。

    其余人都回到营盘,和重骑兵一起,都脱下甲胄,一部分人护卫王师范,另一部分人去喂战马。

    值得一说的是,骑兵都是自己喂马的,这样可以和战马增进感情,彼此更能心意相通,到了战场上可能因此多一分生的希望。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阵阵浓郁的饭香随风飘荡,沁人心脾,无声地吹响了晚餐的集结号。

    众人以伙为单位,围坐在火堆旁,放下了紧绷一日的神经,不由自主地带着几分贪婪,深深吸了一口徘徊在饭菜之上的香气,倏忽间再也按捺不住,终于,吃上了一口热饭、喝上了一口热水。

    一番风卷残云,徐徐春风尚来不及吹散余香,众人饱嗝迭起,眼眸微弯,满足之情自然流露,手中之碗早已空空如也。可见,一日行军下来,众人都饿极了,也疲乏了。

    王师范安排好夜间执勤和换班次序,就先命众人回帐休息,自己则带着“破浪都”核心“将领”刘鄩、王猛、王灵、王铁四人,巡视一圈营地,其间和执勤士卒又谈谈心,一番鼓励后,就回到位于全营中心的“帅帐”,开起了“行军总结会”。

    王师范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出一团和谐之气,四人于庄重之中感受到如家般的温馨,一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一股勃勃般盎然生机与朝气满溢而出,充斥“帅帐”。

    王灵明眸闪动,思维灵逸,如奔驰中的骏马,忽左忽右,带着众人思绪跳动于行军中的每个细节,尤其是说到轻骑哨探之时,整个人更显神采奕奕,其间不乏真知灼见,点睛之语。

    刘鄩三人亦是不甘人后,在澎湃激情中各抒己见,不仅发现了问题,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了相应的解决之道,诠释着实践出真知!

    王师范静静的、细心地倾听着,将那些奇思妙想与自己所得相互印证着,待众人说完,心中如同推窗引月,好不通透!

    估摸时间已经不早,遂尽量简言总结道:“从今日全都行军各方面表现来看,以‘破浪都’目前的实力,一日行军六十里还是有余力的,足够应对一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