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效古人名定破浪(第2/4页)  倾唐小戏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师范细心听完,寻思片刻,心有所想。

    “刚才阿兄说到,一些精锐的都、营、军往往都有名号,这名号如何取名?”王师范对精锐名号产生了兴趣,遂问取名之法,日后好借鉴一番。

    “名号多是主将所起,也有战功异常卓著者,是由上级,甚至是节度使亲赐名号。按大郎所说的选兵之法,定是要走精兵路线,不知心中可有想好的名号?”刘鄩隐约猜出王师范的想法,于是问道。

    “阿兄你我都是熟读史书之人,须知古之名将皆与所率劲旅同留青史,吴起有武卒、白起有锐士、曹操有虎豹骑、刘备有白耳兵、吕布有陷阵营、谢玄刘裕有北府兵、本朝太宗有玄甲铁骑不一而足,故欲成大事,需有能战之军,且攻必取、战必胜,其名号也多响亮。”

    王师范越说越是兴奋,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我欲效法古人,建雄军,借我朝李太白《行路难》中之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破浪为名号,是为破浪都!”语终意犹未尽。

    “《行路难》写出了人生道路歧路纷杂多艰难之困,如你我兄弟之辈,遇这兵祸连年将乱之世,前途未卜之境。

    然太白不减胸中豪情,相信定有乘风破浪冲破险阻、横渡沧海之机,亦如你我兄弟誓言之中,救困扶危安黎庶之志,破浪、破浪,破浪所至,使命必达,好名号!”

    刘鄩想着李太白诗中之意境,结合所处之现实,感同身受,瞬间明白王师范之意,遂由衷赞道。

    “阿兄果然是我知己,所说皆中我心中之想,咱们就定名号,破浪都!”

    王师范拍案而起,走向刘鄩,兄弟二人四手紧紧握在一起,双目之中豪情无限,颇有张帆以待之势。

    王敬武吩咐完仆人后,就径自回到卧室,利用这午时之闲好生睡了一觉,多年的军旅生涯,王敬武的身体暗伤颇多,今年以来,常有乏力困倦之感,中午一有时间就睡上一觉,方能稍有缓解。

    此刻,王敬武一觉醒来,全身很是舒爽,原本无神的双目又恢复了光彩,估摸着已经是未时初刻,就一番洗漱后,吩咐仆人抬着礼物,出门拜访安师儒去了,还不忘派出一名传令兵,到城外军营去请李嗣业、邵播、张厚三将。

    王、安两家本就是同居一条街的两厢,不过片刻功夫,王敬武一行人就来到安府大门前,守门的亲卫见是王敬武过府,不敢怠慢,忙打了招呼就入内通报。

    不多时,就回来引着王敬武等人向正厅走去。对于安府正厅所处方位,王敬武是熟知的,只是出于礼节不便自行前往,这也看出安师儒与他之间关系远没有张霸先、孙礼之二人亲厚。

    待到正厅前时,只见安师儒已经满面春风般迎出门来,王敬武快走两步,上前施礼,“末将参见大帅。”

    “这里又不是军中,敬武贤弟莫要如此多礼。”安师儒伸手虚扶,客套中颇有几分拉拢之意。

    “末将今日登门,特来拜谢大帅于犬子的提携简拔之恩,些许薄礼,不成敬意。”王敬武一边表明来意,一边示意仆人们将礼箱打开。

    安师儒只是略一扫视,见是些黄白之物,丝毫没有意外之感,也看不出满意与否。

    最后,目光停留在两个仆人抬着的,尺寸颇大的“百炼镜”上,不自觉多看了几眼,面上笑容也更胜,流露出喜爱之色。

    王敬武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看来还是此物入了安师儒的法眼,幸好今日有备。”心中不免想到。

    话说这“百炼镜”,在财力鼎盛的唐朝也算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颇为稀有,甚至被列入皇家贡品。

    而这面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不仅出自铸造铜器技术天下第一的扬州,而且采用了当世最先进的铸造青铜镜的技术,名曰“金银平脱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