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老丈人视察工作(第1/2页)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秋九月,是农村最忙碌的时节之一。尤其是在这个年代,抢种抢收的“双抢”是每个社员当年的头等大事。    不过今天的韩屯跟往年不一样,土地都承包给社员了,大家第一年开始各干各的,不少人还有些不太适应,就是那些往年干活偷奸耍滑的。    队里人最近这些天格外的忙碌,虽说现在韩屯人都不指望着靠种地解决温饱了,但谁家也不会嫌钱多不是。    一车一车的玉米棒子和高粱在田地里被收割好装进麻袋,运到社员的家里,可把队里的牲口给忙够呛。    联产承包的第一年,韩屯的收成比往前多了将近四成,这是老队长和会计叔拢了所有社员家的收成之后跟去年的收成做了对比的结果。    “这政策好啊!”老队长感叹道。    “好是好,可惜晚了点。”会计叔说道。    老队长明白他的意思,现如今韩屯谁家还靠种地过活了,养鸡场每年光分红就够社员们吃的脑满肠肥了。    更何况现在又有了养猪场,虽说还没见到效益,但肯定不会差就是了。    “好上加好嘛!”    别人家收粮食,何平家是割草,年初试验种下的苜蓿正好可以收割了。今年韩屯种苜蓿的就那么几家,正好一起都割了,直接卖给了养鸡场,等晾干之后就可以成为饲料的原料之一。鸡吃青草可不行,必须得晾干。    许老财一车一车的数着苜蓿,心里盘算着种苜蓿的收益和种玉米的收益。    “行了,老财叔。你就别算了,有兆军这么个女婿以后你还愁啥呀,别浪费那心力了。”何平见许老财一副把脑袋上那几撮毛都要薅光的架势,便劝道。    “我就……看看……看这俩能差……多少。”    “人家赵老师都给咱们算过了,种苜蓿的收益基本跟种玉米持平。但是咱们的费的功夫可不一样,而且明年咱们还可以收好几茬呢,不像他们还得重新种。”    种苜蓿这事何平只是临时起意,现在看来收益还算可以,主要是耗费的精力要比种玉米少很多,特别适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养鸡场和养猪场的韩屯人。    而且苜蓿是可以多年收割的作物,这一点太占优势了。    这两天队里开始有人跟何平打听种苜蓿的事了,何平可不敢再出头张罗这事,要不然老队长非找自己拼命不可。    这时候可还得交公粮呢,自己要真把队里人都撺掇的种了苜蓿,谁家还有粮交公粮了?    你说买?    用老队长的话说,有地你还买粮,天打五雷轰!    雷轰不轰何平不知道,反正老队长的烟袋锅是一定要轰的,他还是低调吧,谁家要种自己想办法去。    秋收这几天除了队里人忙碌,公社和县政|府的人也没闲着。平县是家庭联产承包的试点县,年初的时候政策推行的非常顺利,现在就看这一波秋收的成果了。    为此,公社的人隔三差五的就要跑到下面大队去了解了解情况,最近赶上秋收来的就更勤了。    何平正盯着苜蓿装车呢,那边一伙人就进了村。    他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的熟人,他的未来老丈人。    毛学东看见他也没有避嫌,在场的人没有不知道他和何平的关系的,“何平,今年收成怎么样啊?”    何平笑着说道:“叔叔您怎么过来了?挺好的,我家今年种的是苜蓿,没有什么对比性。队里其他人家的收成比往年高了将近四成。”    毛学东听完欣慰的点点头,“这不是秋收了嘛。年初我负责咱们红旗公社的政策落实,现在回来看看成果怎么样,看来我们的政策推广的还是很成功的。”    他身边人们也纷纷附和,“上面的政策制定的好,也离不开县委和县政|府的执行啊!”    之前何平跟毛学东说过他家里种苜蓿的事,毛学东问道:“你家种的苜蓿效益怎么样?”    何平如实的回答道:“苜蓿收割之后养鸡场那边直接就收了,这次的收益跟种玉米差不多。但是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这就意味着我明年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