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七章:新城墙防御演示(上)(第1/2页)  爆改大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全面兼并东南半岛,本来就是大名扩张计划的一部分,不论有没有陈天平的出现,都不会受到影响。

    早已经有全盘计划的詹闶,对上这件事的态度就很淡然。答应条件加入进来,给你一个留名史书的机会;选择拒绝也没问题,死得轻如鸿毛罢了。

    真要以为大明会让他留下,做一个闲散贵族,那可就真的想多了。这种人的脑子摘出来,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配合着詹闶给出的建议,阿棣的作也罕见地快,在六月初六召见了澜沧国的使臣,顺便还带着陈天平。

    对于陈天平的诉苦和请求,阿棣表示很愤怒,但是具体该如何处置,却不置可否。这种事牵扯太广,绝不是朝堂上三言两语就能搞清楚的。

    陈天平要做的,就是先去礼部把事情讲清楚,然后等着六部九卿讨论个差不多,再进行廷议做出决断。

    整个这一套下来,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一年半载。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最终利益的归属。

    遇上名教这种从来都只在窝里做事,对外除了个“让”字什么都不会,却还总喜欢摆出天朝上邦优越感的大老爷们。不用考虑太多,往最远的地方看就对了。

    接下来连着三天,陈天平都是在礼部度过的。事情是讲清楚了,也有澜沧国的使臣为他作证,可正式提上议程,却还遥遥无期。

    六部官员们有时候脑子不够用没错,但个顶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球王”。简简单单一份公函,从礼部发出去,再到其他衙门的回复过来,就又是三天的工夫。

    陈天平算是看出来了,自己不等上几个月,这六部九卿的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即便有了结果,廷议之后的决断也不会如自己所愿。

    第六天下午,刚从礼部回到会同馆,正琢磨着去找陶孟班喝上两杯,请他帮着出出主意,外面传话的官差就来了。不是复国的求助有了消息,而是邀请澜沧使臣和陈天平参加明天的新城墙防御演示观摩。

    新城墙,这是什么意思?大明皇帝因为自己篡位成功,担心有别人也会攻击京城,所以要重新筑城吗?

    可是从进入

    金陵城开始,这么些天下来,也没见过或者听说过,金陵城有哪一段的城墙在施工啊。

    不过据说仅仅是金陵城的内城墙,长度就有六十余里,外郭城墙更是超过百里。这么大的范围,如果只是修建其中的某一段,没有人知道也不足为奇。

    陶孟班和陈天平两人想了半天,还是不明所以。干脆打发人去找会同馆的差役,去了解官方消息。

    得到的回复却更加叫人迷茫:不要问那么多不该问的,总之明天早起吃饱喝足后,就会有人带着你们去了。

    一夜等待后,转天上午辰时出头,兵部的派员就到了。接上陶孟班和陈天平等人,马车一路畅行无阻,走了约莫三刻工夫,到达府军后卫的临时工地。

    从马车上下来,看到不远处一段大概三丈多高的灰色建筑,两人才明白“新城墙”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城墙看着好生奇怪,非砖非石也没有夯土,中间好像还是空心的,就那么两三尺的一层皮。连旁边那些堆得老高的石块,看起来也比这城墙结实。

    这么单薄的城墙,就是放在安南、澜沧这种小国都不值一提,大明的官员们是集体发傻了吗,怎么会允许这样的破败建筑存在?还说要演示城墙防御,开玩笑的吧。

    持有类似看法和态度的,不止他们这些外人。大明朝廷内的“自己人”们,风凉话早就不要钱似的往外喷了。

    有说詹闶哗众取宠的,有批判他蛊惑皇帝的,还有诅咒他妖法失败的。总之没几个人相信,这么个空架子一样的城墙,能起到抵御攻击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