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不可饶恕(第1/2页)  爆改大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廿四,出门半个月多的管家终于回来了,给詹闶带来了好消息。

    三进院中堂,看着风尘仆仆赶回来,刚洗了把脸,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的管家,赶紧让丫鬟去倒茶。

    “碧竹快去沏茶,管家喜欢喝龙井。”说完了又招呼王亮:“管家一路辛苦了,该先休息休息的,事情不急在这一天半天。”

    管家不是很自然地笑了笑:“老爷说哪里话,不过跑一趟蓟州而已,还是马车来往,算不得辛苦。此番虽然耗了些时日,却也终有所得,不负老爷重托。”

    “果然找到了吗?”詹闶双眼一亮:“是在老白说的地方,还是别处?山水地势怎么样,有没有扩大规模的可能?”

    管家从身旁的褡裢中取出一只小布袋子交给詹闶:“老爷请看,这就是那红稻米了。因为到了一季之末,去年的已经是陈粮,他们所剩的也不多,这次就只买了两石多一点。再过差不多半月左右,今年的收成就能下来,我已经和那些农户说好,届时能留出十五石卖给詹家,不过要我们自己去运回来。”

    先给出跑这一趟的结果,然后是关于红稻米种植的大致情况:“和老白给的地址略有偏差,在玉田县东北的一座小山岭脚下,只有几十亩地种植。据当地的农户说,此稻亩产甚低,最好的年景多半也不会超过八斗。临近的人也试着种过,只不过所产稻米无论色泽还是口感,都要相差许多,看着像初碾的高粱,只是比高粱好吃一点而已。”

    伸手从小布袋里抓出一把,看着手掌上淡淡铁红色的米粒,詹闶的语气有些遗憾:“照这么说的话,确实不宜扩大种植,这么好的稻子,可惜了啊。”

    管家点头表示赞同:“老爷不必太过惋惜,我看那片地方不能种植,多半只是受限于水源,移植到别处也不一定就不行。老爷连土豆、红薯这种东西都能养活,冬天里还能养出鲜菜,这红稻米应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詹闶想了想,又摇摇头:“不容易的,那些虽说是番邦作物,却也只是因为气候、节历不同,需要进行改良,以适应大明的环境。可

    这红稻米本来就生在那里,不知道多少年下来,还是只有这么点产量,也没能扩散开来,其中必然有诸多困难,否则也不会等到如今都没传出点名气了。”

    管家又吹捧了几句,詹闶也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盏茶水喝得差不多,就让他先去沐浴休息了,五十多岁了还跑这么一趟,不轻松。

    对于这红稻米,也就是所谓的胭脂稻,接下来该怎么去操作,他心里其实是有计划的。只不过碍于各种原因,没办法直接拿出来安排,只能以后找机会慢慢布置了。

    说起来,他还真把这档子事忽略了,来到大明四年左右,硬是没想起大名鼎鼎的玉田胭脂稻。早前还批判红楼梦来着,偏就没记起这个。

    还是前段时间,常年跟詹家合作粮食买卖的一个商户,给弄来了不少紫米。家里下人们也每人分食了一小碗,门子白来顺就说起他老家玉田县有红稻米,比紫米还要香甜数倍,詹闶这才想起来。

    于是就按照白来顺根据记忆给出的大致地址,安排管家去看看,结果还真就找到了,虽然结局并不是很让人满意。

    胭脂稻产量很低,这个詹闶很清楚。哪怕到了现代社会,各种科学手段用上,最多的亩产据说也不会超过四百公斤。

    就这还是根据康麻子在唐山引种胭脂稻后,留下来的根基进行开发种植的。如果单论《红楼梦》里玉田本地的胭脂稻,贾府那么牛逼才能有两石,可见产量之低。

    詹闶重视胭脂稻,也不只是因为这玩意儿好吃营养高,更多的还是想把这个优质品种保护起来。不说丰富作物种类什么的,单是将来能靠这个做点事情,就很值了。

    接下来眼看着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