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七十八 北伐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第2/3页)  启明115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存在。

    回归中原当然好,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原当然方便他们回去剥削,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可如果说得到的中原并不是和平稳定的,而是灾荒四起水患频繁的四战之地,那么他们自然要好好的寻思寻思,收回中原之后,能不能负担得起治理中原的成本。

    在这个南方读书人为主导的朝廷里,恢复中原就意味着南方地主豪强要大规模给中原输血,要花费大量钱财恢复中原地区的生产力。

    而能否回收好处还在两可之间。

    这绝对是利于国家的,但是并不利于南方地主豪强。

    大家非亲非故,根本也不认识,素来也没什么交往,为什么要我出那么多钱帮你恢复家乡呢?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旦收复中原,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肆虐的黄河水,必须要治理黄河,要把黄河治理的安安静静稳稳当当,否则就不能稳定的统治中原。

    而金国人费了那么多事儿也没能治理好黄河,这个时候南宋回去接那个烂摊子,值得吗?

    且不说值不值得,真要到了那个地步,出钱的是谁啊?

    这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更不是个军事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很要命的经济问题。

    汤思退的话其实就是主流意见,而陈康伯是彻头彻尾的非主流,是在主战派之中都很少见、也不受待见的北伐派思想。

    这下可好,陈康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心中悲愤,恼火的瞪了汤思退好一会儿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后还是陈诚之站出来打圆场。

    “恢复中原,还于旧都,这对于大宋来说当然是好事,沦陷的旧国土如果可以恢复,官家还于旧都,毫无疑问是利大于弊的,不过考虑到中原实际的情况,或许还有待商榷,但是……”

    赵构瞟了一眼陈诚之,感觉他还有话要说。

    “但是什么?陈卿,但说无妨。”

    “是。”

    陈诚之开口道:“臣以为,就算朝廷还没有那个预算能整修黄河,赵开山占据南京路,也好过金人占据南京路,如是我朝能出兵帮他占据南京路,就更好。

    而且这赵开山到底也是我朝封官,就算只是名义上的,官家以大义名分也能制衡他,他在北,就能有人为我朝挡灾了,金人若要南下,也绝非易事,官家以为呢?”

    陈诚之这样说,倒是让赵构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利弊。

    金国在南京路驻有军队,这对于南宋来说始终是一种威胁,打不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

    就眼下来看,如果赵开山可以在北方和金国形成对峙的局面,把南宋和金国隔离开,那么对于南宋来说,那就是多了一道屏障。

    难道不是好事吗?

    赵构不敢北上,朝廷主流力量不愿意北上,他们都不敢承担风险,也不愿意承担那个经济职责,但是如果有人可以把他们和金国隔离开,那也是好事。

    至少南宋朝廷不用时时刻刻担忧金兵南下直指江淮,让他们没有防备。

    中间有一个隔离缓冲区,再好不过了。

    但是赵构转念一想,这赵开山能成事吗?

    能把大宋和金国隔离开并且挺住吗?

    能为大宋提供战略支撑吗?

    如果不能,那么有支援的必要吗?

    等他覆灭了之后,不就等于给金人南下征伐大宋的借口吗?

    到那个时候,大宋就要被逼着和金国打仗,当年的梦魇又要重现,赵构又要做好躲避到海上的准备,那种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感觉,赵构受够了,他不想再来一次。

    如果他能撑住,并且站稳脚跟……

    那会不会成为大宋新的威胁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