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7、策书(第1/2页)  辅炎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罢,孙山从怀中,掏出刘玄早已用黑笔做了记号的一张纸,按照刘玄给的东西,以及教的方法,在纸上渲染起来。

    不大一会,光秃秃的纸,呈现红色字体,好似血书一般,刺人双目。

    刘备一听说宣读诏书,当即来了精神,立马回避换好官服,重新站出,领着全在江陵的文武面北而拜:“臣领旨!”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朔!

    天子策曰:‘朕自冲龄践祚,迩来二十年矣,托身万兆之上,端居九重之中,耳目所及,岂能周知?

    故虽夙夜忧勤,觊安黎庶,唯恐有伤皇考圣德,然和气未臻,灾眚时作,声教未洽,风俗不淳,吏弊未祛,干戈难止,民瘼滋甚……

    曰:‘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朕躬德薄,忝居帝位,绍承祖宗丕业以来,国朝不振,陵庙焚撅;都城几易,群凶环绕……

    殿陛之间禽兽食禄,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咨,尔备!宗室翘楚,汉家梁柱;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覆黄巾于中原,保人民于徐州,举贤才于庙堂,攘贼臣于南乡……

    曩者,难结群丑;专威擅虐,毒被含灵。忠臣蒙难,帝世染羞;宫妃受诛,皇嗣遭戮……

    惟卿圭姿玉质,德丕夙成;鹰扬中国,芟夷群贼。慨仁执义,济斯蒸民;收罗英雄,弃瑕取用……

    盖闻古之圣天子治国,克城以武,戡乱以仁,今值社稷倾颓之际,国家蜩螳之秋,闻公心向皇汉,兴弱旅而拒暴强,聚群英而讨权奸,吾心甚慰。

    朕尝闻有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又闻‘人君御臣者,功必赏,过必罚’此乃圣贤治国抚民至理。’。

    叔父仁覆积德,爱人好士;秉性纯良,允文允武……温良恭俭,牧民有方;恪忠勤勉,善政惠民……

    虽古之先贤无以加焉,是以非厚赏难以褒之功,非爵禄无以彰其德……

    兹尔,宜城亭侯备,今拜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假黄钺、领司隶校尉董督荆、扬、交、益四州,封沛侯,邑两千户,赐车马、衣服、朱户、虎贲、斧钺、弓矢……’”

    刘备听后大喜过望,在他看来刘玄能够要来荆州牧,和车骑将军就不得了了。

    可没想到刘玄替他要来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掌兵事,大将军掌征伐,合二为一位列三公之上,皆可开府治事,为了避免没有行政权利,又补上录尚书事。

    众所周知,自刘彻之后,汉朝三公多为荣誉,如果不掌管台省,基本上就是一个荣誉官位,没有政事权利。

    但加了录尚书事,那就不同了,可以名正言顺处理国务。

    而且东汉三公,基本上就是给皇帝续辈分,那就扯淡了。

    两家隔十万八千里,上哪去续辈分?

    当年刘表稳固荆襄之后,派遣使者入京朝拜,朝廷下旨,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加锡鼓吹大车,策命褒崇,谓之“伯父”。

    这个皇伯同样不是续辈分来的,而是刘表作为宗室长者,所以才认的。

    但不管怎么样,刘备算是正儿八经名正言顺,统领南方,集军事政务为一体,可以大施拳脚。

    孙山看着虽然脸色没什么波澜,却愣在地上的刘备,揶揄笑道:“皇叔还不接旨?”

    “啊……”刘备这才惊醒,伏拜道:“臣谢圣上恩典,炎汉万年无期,陛下长乐未央……”

    刘备接下那卷纸后,将其收拢在怀,孙山紧接着说道:“刘君让在下告知皇叔,北方有数十员百姓投向南方,还请大将军派人迎接,以免被曹操所撸!”

    “哦!孤这就准备,足下在此安歇!”刘备欣然颔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