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4章 快速商讨【第一更!求订阅!】(第1/4页)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宫里出来,柳铭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天上的星空繁星点点,看上去特别的漂亮。

    生在这个封建时代,还真是难啊!

    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皇帝,都难。

    嗯,甚至是被他设计的那些宗室和勋贵们,同样难。

    他们就要时时刻刻提防着要被薅羊毛。

    当然了,这并不是柳铭淇自己原创的。

    历史上做这个事情做得最如火纯青的,是那位十全老人。

    乾隆经常就号召大家“自愿捐款”,每一次各位商人都“积极响应”,甚至倾家荡产都要高呼皇帝爸爸万岁。

    而乾隆一朝的亲王、郡王等宗室们,对乾隆的孝敬也是非常多。

    例如史书记载的,有一次一位亲王直接就贡献了价值超过五十万两白银的宝贝。

    那些宗室贵族们想要得到特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乾隆捐款送东西。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乾隆朝看起来特别有钱,特别繁华的缘故。

    但也因此种下了极大的祸根,导致了之后的嘉庆皇帝虽然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却也只能勉强支撑着这个破损不堪的国度。

    毕竟乾隆比他的爷爷康熙还要浪,但嘉庆这个道德君子却比不上他自己的爷爷雍正那么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间。

    故而许多史学家说起,清朝实际上亡于乾隆,这话柳铭淇认为一点儿都不错。

    现在轮到了柳铭淇,他当然只是借鉴乾隆的方法,而不是完全的照抄。

    比如柳铭淇肯定不可能把手伸向商人们。

    商人们一旦对这个朝廷产生了不信任感,对于整个商业的打击必然是非常沉重的,完全不利于更加有活力的经济出现,就没有了萌发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

    他只能把手伸向宗室和勋贵们。

    和我大清不一样的是,大康的宗室和勋贵真的有点可怜,不能参与朝政,更不可能仗势欺人,最多就是有点商业上的便利。

    就这么凄苦了,柳铭淇还想在他们身上捞钱,实在是不厚道。

    但如果把他们的凄苦和老百姓们老老实实、妻离子散甚至易子而食的凄惨相比,不但柳铭淇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连景和帝这种老好人也不会内疚。

    宗室和勋贵们再怎么惨,都可以领到朝廷的俸禄,都能进宫领到皇太后的赏赐,都能靠着超低商税去做点生意。

    这可比连吃野菜都找不到的穷人要好太多了。

    当然了,柳铭淇还有一个不可能和皇帝大伯讲的目的。

    他想要进一步减少大康宗室和勋贵对于商业的影响力。

    一旦他们想要给儿子们或者女儿们得到更多更好的爵位,那么必然会大幅度的消耗他们积累的商业财富。

    表面上看,增加这些人的俸禄,会让朝廷的负担增加,可其实这些俸禄都是人家拿钱来买的。

    况且当他们一次次的消耗自己的商业积累后,他们在商业上的本钱就不够了。

    一万两做生意和十万两做生意,能是一样的吗?

    等到你累计到十万两,又想要为自己的儿女去买爵位了。

    一旦宗室和勋贵的资本少了,对商业的影响力就很小,从而他们的低税率就无法去冲垮那些正儿八经的商人了。

    换句话说,柳铭淇就是要从这方面来冲抵他们的特权。

    只要资本足够雄厚,低税率这个特权有多可怕,你只要看看那些在改革x开放初期,来我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怎么挤垮国内企业的,便知道了。

    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各种特权必然是越少越好。

    大康虽然在供养宗室和勋贵上面支出不少,但卖这些爵位就早已收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