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深夜话良玉(第1/4页)  大明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宝来走后,李平正想趁夜继续安静的思考时,赵进突然来了。

    看看已然漆黑的天色,再看看跟着赵进的亲兵赵亮手中提的食盒,李平估计赵进应该在天黑前襄阳城门就快落下时出的城,而且是打算要彻夜长谈的节奏。

    李平忙叫刘小惠也略准备一下,然后让3个亲兵继续去远远的放哨,不让任何人靠近。

    把淡淡的果酒满上,开始喝上,话题很快打开。

    赵进想赶在李平走之前好好谈一谈,他知道李平的新营地离襄阳城有些距离,以后再相见已不再容易,而且也不那么方便了。

    赵进这两天没露面,主要是忙着打探和收集各种信息,他想尽可能搞明白很多疑惑,既给李平提个醒,同时也听听李平的意见。

    李平独立出去后,赵进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削弱,他也获得了一部分人马的补充,大概有五六百人,并且也有一部分物资和粮草的奖励。左良玉在这方面的考虑还是很周到的,也让人很难不对他生出好感。

    虽然据赵进了解,补充给他们的部队基本都是没什么名头的叫花子部队,甚至有的就是一大群流民抱团自保的乌合之众,兵器、铠甲和战阵之技要啥没啥。但这些人却也最容易被他们消化吸收,并更容易被他们改造成听话的部队,赵进显然也不喜欢手下全是像史明和王成武那样联盟性质的部队。

    再好的兵,不听话还不如没有。

    不过,分给李平的一伙人马却也需要小心应对。据说那领头的是个本地的秀才,没事闲的也学人家聚众胡闹,仗着有功名非常的桀骜不驯,给很多官军添了不少麻烦,但因顾及着他的身份,也都不好做啥。

    这个倒不意外。

    左良玉的兵再横,大明毕竟以士人治天下,文贵武轻早已根深蒂固,这襄阳府又是历史名城,诗书底蕴丰厚,武人们想找读书人麻烦还真要掂量掂量。而且左良玉虽没文化,但他却非常尊敬读书人,做为他的部下在面对读书人时自然就更得谨慎些了。

    把这样一群叫花子式的人马安排给他们,听说是方国安出的主意。说是赵进和李平过于年轻,怕压不住那些有名有号且老诚的,一旦生出了意外反是不美,而且也省了逼迫别家将领忍痛割爱。

    而且这样的叫花子式人马还可以多给补充一些,也显得左将军大度。

    至于那秀才,却是说李平有些过于年轻,陡升高位恐不适应,有个秀才正好可以辅佐,没准儿又是一段佳话。

    李平把今天了解到的他那三伙人马的情况和赵进也说了说后,两人都有些唏嘘不已。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这方国安绝对没有想到,赵进和李平显然更喜欢没根基的人马,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可不是什么老军和精锐,而是控制和忠诚,至于战斗力他们会自己训练。这可能就是眼界和见识上的差距吧!

    当然,那个秀才的确有点麻烦,李平不能轻视。

    唏嘘过后,赵进却抛出了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

    左良玉大造战舰竟然不全是为了抗击李自成,而是也在为逃跑做准备。赵进已经打听到,左良玉已经逃跑的地点都选好了,据说是南边的江陵县。

    这也意味着李自成攻破开封后如果南下,襄阳很可能就会被放弃。

    李平对南方的地理并不熟悉,又没有地图,所以对江陵这地名,李平一时搞不清在哪儿,赵进也不太了解,只听说在长江边上,在襄阳以南约四五百里处。

    没有地图是两人现在的一大烦恼。虽然明代对地图的管理比较开明,但标识相对详细的全国或大地区地图仍是奢侈品,常人并不太容易得到。大多数人对地理靠的还是记忆和口口相传。

    对现在的历史走向,两人也比较迷惑,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