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大明军阵事(第2/4页)  大明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更没有多问,只是又大大的夸赞了一番史明的忠义。

    史明的心情大好,笑容几乎都快藏不住了。

    第二天上午,当大家再次如约聚到赵进那里时,史明仍是满面春风不减,只不过这回多了李盛才和刘世雄二人。

    赵进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手抄的小册子,上面是他记录下来的关于大明军中的规矩。内容很多,也难怪他会如此好心且不怕费事的给大家都抄了一本。

    对照着小册子,赵进整整讲了一个上午,也让李平大开了眼界。

    没有近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古代如何指挥大兵团作战一直是李平比较好奇的一件事,尤其是像左良玉这种动辄十万以上的人马更不可能没有任何规矩,但李平这具身躯原有的级别和残缺不全的记忆又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解答。

    直到听了赵进的讲解,李平才明白大明军队所仰仗的是一个以旗帜、乐器和塘骑为主搭建起来的一个完整指挥体系,也是一个比较成熟和复杂的指挥系统。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

    光靠喊叫来发布指令,即使不考虑一级一级往下传递的时效性的问题,哪怕就是到了最基础的作战单元—伍和什之后,总会有部分士兵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听到命令。

    而且如何辨识已方长官的口令和不与友邻部队发生混杂也将是一件难保不出错的事。

    明军发展出复杂和众多的旗帜应该就以此有关,他们在尝试尽可能的优化指挥并让指挥直达最底层,并且似乎达到了效果。

    通常来说,士兵们只需要跟随自己那一小队旗帜并掌握最简单的旗语,然后由各级军官带领他们去跟随上一级部队的旗帜,就可以保证最基本的不会发生混乱。

    而旗语也非常简单。旗帜向前点头,就是前进;向左点头,就是左转;向右点头,便是右转;转一圈而向后点头,就是要士兵们后退。

    当然,更为复杂的旗帜可以传递更多的命令与信息,并能确保部队进行更为复杂的行动,虽然需要长久的训练,但却可以完成对部队更为精准的控制。

    只是旗帜毕竟只是单层指挥,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人是在紧张和作战状态时,眼睛有时无法分神,这时候刺激耳朵的金鼓乐器就很重要了。

    “擂鼓进军、鸣金收兵”就是一种最直白和最有效的指挥方式。

    当然实际上不可能就这么简单。

    古代作战非常强调控制节奏,这是保证部队不混乱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军中会用鼓声控制士兵的速度。

    大明军队中分两种鼓,一种是擂鼓,一种是步鼓。步鼓在现代人印象里的存在感不高,然而它确是指挥步兵冲击敌军最重要的鼓,因为它控制了士兵们接敌的速度,敲一点步鼓,步兵就前进十步,对他们保持体力和维持统一节奏是很重要的手段。

    而擂鼓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军大鼓,电影里出场的全是它,擂鼓一响全军冲锋。

    但其实擂鼓意思就是连续不断的敲鼓,是军队靠近敌人后的最终冲锋指令,听到它步兵就要趋跑向前冲锋,是最后阶段使用的。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就是哱啰,这是一种号角,用海螺壳做成。凡吹哱啰是要正休息的各兵起身,再吹一次,是要马兵上马,车兵跗车,步兵执器立齐。

    而鸣金同样也有讲究。鸣金一声是要各部士兵停止进攻立定,鸣金第二声是要各部士兵缓步退回本阵,连续鸣金,就是要各部士兵迅速后退奔跑数步脱离战斗,然后转身向敌立定,缓步后退。

    由于鼓、金和哱啰的变化也比较有限,明军还发展出了其他乐器来细化更多的指令。

    其中以唢呐喇叭用的最多,因为唢呐声音巨大,而且根据大小不同构造不同让音色变化多样,可以更加细致的区分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