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朱颜辞镜花辞树(第1/2页)  大宋就应该豪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硬笔书法虽然是近代才开始流行起来,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里,早就出现了硬笔这种东西,上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骨笔,苇管笔,红柳木笔等等。

    然而这些并没有成体系,尤其是在中原富足之地,还是毛笔盛行,骨笔也好,木笔也好,大都是艰苦之地才用的,因为毛笔那东西对他们来说太稀有了。

    其实古人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世界能够发展到如今这样,这都是古人不断的积累经验才找到的最好的路子。

    对于古人来说,如果有一个先知给了他们一个方向,不敢想象社会的发展速度会是什么样子。

    用惯了毛笔的赵佶自然是搞不明白这鹅毛笔的功用的,见猎心喜,赵佶就是个喜欢这些奇淫技巧的东西的。

    直接招呼杨浩到了书案前,杨浩到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坏了什么规矩。

    鹅毛笔的使用很简单,纵是如此,赵佶依旧觉得很有意思。

    杨浩示范过后,赵佶便亲自上手,不得不说,这个艺术皇帝在这些偏门方面是真的有天赋,虽然握笔姿势不是很顺畅,但写的字依旧是相当的漂亮。

    “官家的字果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这字足以流传千古,让后世之人为之疯狂,竞相模仿,能得官家一副字,当供在祖宗祠堂的最高位上,每日话也没耽误赵佶在写字,杨浩看的清楚,赵佶就是在写三字经的内容,那字比自己的着实漂亮的很多。

    鹅毛笔真的能写字,一旁的年小的皇子似乎很有兴趣,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佶写字,到是赵桓,看向杨浩的眼神更加的怨毒。

    杨浩到是发现了,只是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日后的钦宗,索性也不理会。

    赵佶头也不抬将话题转移开来:“柴卿家,今日入宫可是有事?”

    柴进连忙答道:“官家,沧州家叔皇城体弱多病,膝下无子,恐有不测,微臣不得不向官家请辞,回转沧州照料家叔,今日是特来向官家请旨的。”

    柴家兄妹进京所为何事,大家心知肚明,但没有人去点破,罗真人说柴进做不成大事,那么赵佶也就放心了,总不能一直扣着柴家兄妹在汴京的,而柴进也清楚一点,如果赵佶不同意自己回沧州,那事情就麻烦了,所以这入宫也是一次试探。

    赵佶沉默了片刻,快速的书写,随后放下鹅毛笔,满意的看着书案的字笑了笑:“既如此,那卿家就择日出发吧。”

    一句话让柴进长出了一口气,和柴思若二人连忙叩谢天恩。

    赵佶摆了摆手,随手将自己书写的三字经交给了太子赵桓:“皇儿,你且看看,这便是杨卿家所作的三字经,要仔细的读。”

    赵桓恭敬的接过去,一字一字的看了起来。

    随后赵佶把玩着鹅毛笔,杨浩马上说道:“启禀官家,这鹅毛笔只是微臣临时制作的简易的,如果要做出使用周期很长的,上好的鹅毛笔还需要费一些功夫,要去除油脂等等工序。”

    “哦?还要这么麻烦吗?也罢,朕到是很喜欢这东西,回头朕会支会将作监的工匠过去,你给朕制作一些上好的送过来。”

    “微臣遵旨……”

    片刻之后,赵桓放下了手中的三字经,看向杨浩:“一直听闻杨浩在汴京城中为非作歹,不学无术,什么时候有了如此才华,父皇,儿臣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这篇三字经恐非杨浩所做。”

    又来了?杨浩眼皮直跳,恨不得想要抓着这个赵恒狠狠的揍一顿。

    赵佶微笑:“哦?皇儿是这么觉得的吗?”

    “是的,父皇,除非这杨浩能够证明他确实有如此才华,要不然儿臣断难相信。”

    杨浩也是来了气了,直接就插口说道:“太子殿下,那您说我要怎么证明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