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铁舒劫狱(第1/3页)  花重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皇后把酒杯推到朱元璋的面前,又为他夹了几块他爱吃的红烧肉,为自己夹了一根青菜。

    “怎么?皇后又要斋戒吗?为李善长做福事?”朱元璋盯着马皇后碗里的青菜冷嘲热讽。

    “没有。李韩公他有自己的福气。皇上赐了他丹书铁券,免他二次死罪,免他的儿子一次死罪。这是多大的福气啊!”

    马皇后故意提起李善长的丹书铁券,让朱元璋觉得自己言而无信。

    “他确实是有福气,可是却不加珍惜,再大的福气也会化为乌有。”朱元璋将酒泼在地上。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在告诉她,免死铁券就像这酒一样,他想喝就喝,想倒就倒。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马皇后微微一笑道:“可惜啊,皇上白白赐李韩公免死铁券了,他不比萧何,享不着他的福气。”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就投靠了朱元璋,凭着智勇双全,立下盖世功勋。

    因他和汉代丞相萧何一样主管军中物资供应,朱元璋便将他比作萧何。

    朱元璋瞪了一眼马皇后,嗔怒道:“皇后是说朕心胸狭窄,不如刘邦吗?”

    马皇后面无惧色,义正严辞道:“刘邦知错能改,没有冤杀了萧何,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不像秦始皇,所有过错都由李斯承担,很快就失去了天下。”

    朱元璋哑口无言。

    马皇后继续说道:“李韩公功勋卓著,但从不居功自傲,为人小心谨慎。他若存有造反之心,当年皇上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他在后方完全可以自立为王,皇上也未必有今天的天下。”

    “如今他官至左丞相,授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没有人比他分得更多的赏赐,享有更高的权位,他又还有什么必要造反呢?他如果和胡惟庸一起造反,即使成功,也是居于胡惟庸之下,能比现在得到更多吗?”

    “皇上硬要说他知情不报,那就更没有道理了。胡惟庸是他举荐晋升的,胡惟庸造反,他势必脱不了关系,他可能知情不报吗?皇上如果杀了李韩公,现在没人敢为他说话,可是后人定会为他鸣不平。”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放下筷子,起身走出了坤宁宫。

    醇厚的酒香仍在房中飘荡,逆耳的忠言却随着朱元璋一起离开。

    几日后,李善长毫发无损回到了家中。

    料峭寒冬,胡惟庸案已审理半年有余,与此案有关的或没关的人都陆陆续续落入法网。

    锦衣卫依然没有停止他们夜以继日的追捕。

    在对一封农青云写给林贤的亲笔信粗略研究后,锦衣卫将军带领着几个校尉匆匆赶往神农宫。

    这半年里,笼罩在京城的白色恐怖没有蔓延到偏远的神农宫。

    神农宫上上下下喜气洋洋,他们正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

    农青云自然知道胡惟庸一案。神农宫弟子分布甚广,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都能在第一时间传到农青云的耳朵里。

    他暗自庆幸神农宫素来不与官府交往,自己也不认识什么丞相胡惟庸。

    唯一一个他因为想得到神农鞭而欲结交的官府中人是林贤。幸好林贤故作姿态,没有搭理神农宫。

    农青云在得知林贤也未能幸免的时候,替自己捏了一把汗。

    神农宫没有神农鞭最多只是无法在江湖上统领群雄,若牵连进胡惟庸案,朝廷定然派出军队剿灭神农宫。

    “宫主农青云何在?”大将军厉声呵斥,他横握绣春刀,表明了格杀勿论的决心。

    神农宫门人吓得两腿发抖,道:“小人这就去请宫主,军爷稍候!”

    “带路!”大将军怕农青云溜了,哪里肯让门人去通风报信,一行人在门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