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六章职业道德教育(第2/4页)  大唐隐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自己估摸库损这事有些不合适。

    至于为什么不合适,杨绾杨先生说了,“度支账目,钱粮实物,都要账物持平,不差毫厘。度支仓官,负有管理国库之责,就是为大唐管钱管物,是大唐的大小管家,身份地位尊荣着呢!

    不过,反过来说,若是府库里的钱粮物品失之,则你等有负于大唐,对不起自己领的的俸禄钱粮。贪之,则与硕鼠无异,将自己置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地”。

    杨绾说的这些道理很简单,这仓官听了自己也是大唐的小管家这话,心里顿时生出一股荣耀感。

    当然,他心中生出一股荣耀感以后,就想着要是再干估摸数目的事情好像就有点不合适了。于是,这仓官就私下里找了李泌,两人合计了合计,就想出来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荆州府所管的那些官仓里,按照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分别挑出五座仓廪,然后清库核查。这样一来,这五处仓廪库损的平均数,就是这处官仓所有仓廪库损的库损值。

    虽然这办法还是估摸,可毕竟估摸的准了一些。这名仓官折腾了一段日子后,就把荆州府所管的官仓实际存粮数目报了上去。

    张九龄觉得这仓官做的不错,不仅表扬了他,还给他记了一功。历来粮库管理就是难事,有了这库损值,以后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不然,天气会为短少的粮食背锅,老鼠鸟雀也会背锅,甚至仓廪还会莫名其妙的起火……

    每年查点府库,张九龄和那些属官的耳边就会充斥着这些说法。

    仓官的改变和作法,是书院职业道德教育成功的典范。张九龄将此事写成文书报到户部后,户部的官员看了后也是频频赞许,请示过玄宗后,就写入典籍,让大唐所有府库依照此例办理。

    就此一项,整个大唐粮食猛增上千万石。若是没有这个办法,这上千万石粮食就不知道肥了某人了。

    所以说,再难管的事情,只要找到合适的办法,还是可以管理好的。

    张九龄还有一道奏表,是呈送给玄宗的。在这道奏表上,张九龄将官员入书院进修一事详细禀报了一遍,还把那位仓官的改变,都归功于书院的教诲。

    玄宗看完这道奏表后,心情很好,就想着给办书院的李泌等人封赏。当然,这种事一般都是要和李林甫和牛仙客两位宰相商量商量的。

    其实,也就是和李林甫商量,牛仙客对李林甫的决定,“无不从”。

    “李爱卿,你看给书院那边的人,如何封赏是好?”

    看着一脸笑意的皇帝,李林甫心说这可是武慧妃再次犯病以来,圣人第一次笑啊!

    想到荆州青上书院的院长是庆王,李林甫就说道:“陛下,这封赏越重越好。”

    玄宗又看向牛仙客,牛仙客手举笏板,道:“李相言之有理。”

    玄宗想了想,道:“庆王加封司徒,至于李泌……”

    玄宗再次看向李林甫,李林甫赶紧说道:“陛下,惠妃有恙,是不是诏李泌回来,等惠妃病好了一并封赏?”

    玄宗听了这话后没有做声。武慧妃又犯病以后,他不是没想过诏李泌来治病。

    可他想起上次让李泌来治病的事情,还有李泌留下的那封书信上所说的话,玄宗明白,武慧妃这次犯病,就是李泌来了也无治。

    李泌有言,武慧妃除非真的不再想着让自己儿子做太子,每天潜心思过,让自己心里那个梦魇慢慢消失,从而恢复正常。否则,神仙也救不了她。

    玄宗想起李泌说的这些话就很无语。因为武慧妃病情稍有好转,只要心有一分余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为李清求太子之位。

    做娘亲做的不顾自己性命,也要给儿子求个天下最大的富贵这种事,玄宗还是第一次看到。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