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0章 一个大大的惊喜(第1/4页)  我在农村修个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淮海市丰年县儒临镇。    这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小镇,地处五陵山脉末尾,和古河县接壤。    儒临之名,意思就是‘大儒降临’,足以佐证这个小镇有点文化底蕴,当年也是儒生辈出的地方。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因为地处山窝,交通不便,再加上人们的思想比较守旧,所以经济发展是全县最差的。    在丰年县,提到儒临镇,大家都会摇头叹气。那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    然而,儒临镇的人们,最近一年来的思想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因为隔壁古河县这一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了。    以前古河县和丰年县,因为地处山区,在整个淮海地区的县市中,那是铁打的难兄难弟。    每年的经济发展评比,古河县常年倒数第一,丰年县就是倒数第二。    而常年垫底的古河县,因为去年的飞速发展,在今年年底的评选中,一跃成为淮海地区各县市的龙头,而且强势杀进了全国县市‘百强榜’,成为经济强县。据说撤县建市的申请已经获得审批了,新年之后就要正式更名为‘古河市’。    倒数第一的古河县成为第一,让原本比他们还强一点的丰年县,心态彻底失衡了。    尤其是儒临镇,因为就在古河县边上,邻镇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们寝食难安。    本来都很穷的苦哈哈,眼睁睁看着邻居起高楼,买小车,吃得越来越好,穿得越来越靓,撒丫子绝尘而去,连车尾灯都看不到。这种折磨,谁顶得住?    他们有心追赶,却无力回天。因为,古河县有‘大圣人’叶修。    这个人有通天彻地的本事,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改变了古河县贫穷落后的面貌,一举把古河县送上了全国‘百强县’榜单。    这样的‘大圣人’,百年也不出一个。    他们丰年县到哪里去找?    所以,也只能是干瞪眼,看着邻居吃肉喝汤,自己眼泪汪汪地啃咸菜。    但是,临近年关,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大年二十八,一辆浅蓝色的宾利添越悄悄驶入儒临镇,停在儒临中学家属院门口,引起了全镇的轰动。    据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说,这辆车,上路要三百多万了。    再穷的地方都有富人,儒临镇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儒临镇的富人,开的最好的车,也不过就是价值七八十万的宝马X5,连过百万的豪车都没有。    突然出现一辆三百多万的豪车,又恰逢大家过年闲着没事干,所以就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效果。    一传十十传百的,这辆车周围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很快就发现,这辆车的主人,是‘儒临中学’语文老师曲明瑞的女儿,曲静的座驾。    这就让更让人吃惊了。    因为曲明瑞这个人,是个两袖清风,为人刚正不阿的老派教师,安于清贫,把全身心都扑在教书育人上,桃李满天下,却从来不屑为自己谋福利。    说句人话,就是很穷。    一月千把块的工资,在现在这个年代,仅仅只够一家人勉强温饱而已。为了贴补家用,他媳妇李秀娟,只能辞去供销社的工作,在镇上卖服装。    一家人到如今还住在学校分配的家属院里,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儿子曲健三十岁了,在省城工作,因为买不起房子,连个媳妇都没娶上。谈了几个女朋友,到最后都因为家境的问题,吹了。    老曲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一是桃李满天下,二就是把一双儿女培养地很优秀,都上了一本大学。    然而,这并没能改变他们家的经济状况。    大学生毕业之后,薪资水平都是有据可查的。月入过万的那是极少数,4K到9K之间是常态。这点收入,仅能够在大城市维持温饱的,想致富,绝不可能。    曲静虽然读的是申海市名校,但也就工作了三年半而已,哪怕申海的薪资水平高,月入一万五顶天了。怎么可能开得起三百多万的豪车?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