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8章 收伏(第1/2页)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哦,还是个狗血的剧情呢,于一凡却来了兴趣:“你怎么知道的,讲出来听听。”    估计也只有于一凡可以用命令的口气和张汉卿说话了,张汉卿也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还珠格格》里寻亲的情节。他文采本来就好,大家又多是怀着各自的心思来“倾听”的,因此他讲得口沫横飞。    于一凡听得意犹未尽,她长叹一口气感同身受地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闹革命的原因了。皇帝可以因一时高兴做坏事,想那夏雨荷却不明不白地给乾隆皇帝生下女儿,到头来连个名分都没有!”    这话意有所指了,于一凡这是给他施压呢。张汉卿一直在思考怎样给于一凡一个名分,既要隆重,又要避开舆论的风头,却一直苦无机会。    何思源是个教育家,典型的文化人,自然就事论事,他说:“也不能怪乾隆皇帝吧?在那个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的意识的局限性就集中在那里。”看了于一凡神色有些不对,连忙改口:“当然,辛亥革命就把封建王朝推翻了,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张宗昌发挥了。他大声为夏雨荷抱打不平:“我看乾隆爷活得还不如俺自在。喜欢夏雨荷,直接娶回宫里得了。他一个皇帝,还能有谁阻挡他不成?”人家于一凡已经影射作为乾隆爷的少帅了,这姓何的家伙怎么这么不开翘呐?难道读书读糊涂了?    张汉卿笑笑:“这皇帝也不是都说了都能算的,有些事,他也没办法做。”    张宗昌不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谁还能大过皇帝的?就是太后也不行啊!”敢情,在他的认知里,除了生皇帝的老妈还有点地位外,皇帝是无敌的存在。    张汉卿扯远了:“皇帝能抓得住权还好,抓不住权,他还担心手下人造反、不听话。有些人功劳大了,特别是在打天下之时,就会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无法无天了。这个时候,皇帝是降罪好呢、还是放任好呢?怪罪,于心不忍;放任,搞不好天下大乱,江山再次易主,所以当皇帝也不易呢。”    突然从传说带到了颇让人忌谟如深的政治权力问题上,于珍等人都不说话了,少帅这是意有所指啊!    张宗昌也不傻,少帅话说到这份上,他要是还不理解,他也不会混到今天的地位。政治领悟力,不单单在读书识字上。张作霖不识几个字,不影响他作中华民国权力最大的人。    “所以有些皇帝在对待功臣上,是颇下了些功夫的。读二十四史,我最反感明太祖,他把功臣将相一股脑都杀得差不多了,以为这样可以让他的孙子建文皇帝稳坐皇位,却不料被皇叔明成祖一个靖难,从北京杀到南京。朱元璋削弱武将的结果,是他的孙子在需要时找不到一个得力的!    文不修则国不昌,武不备则国多恙。我最欣赏的是汉高祖唐太宗,终他们一世,文臣武将保存得最完整,也是大都善终,所以汉唐时代,一直是中国最强盛的象征。    当然还有一个韩信让人叹息,经过了汉高祖云游梦泽,他竟然还心有不轨,最后没能善终,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唐太宗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还是能够学到些什么的。”    话题说沉重了,众人都鸦雀无声,连于一凡也听出味来了。小姑父今天不是来游湖,而是来上政治课来了。    于珍是这伙人中职位最高的,也多少知道些内幕,之前也听到些风声,对张汉卿的来意也有过揣摩。不过知道少帅说得是张宗昌,他心里也在打鼓。正所谓“敲山镇虎”、“打草惊蛇”,作为奉系的元老,他焉敢不揣测少帅的言外之意?    他便笑笑说:“听了少帅一席话,让人胸襟大开。帝王将相的胸怀,当然不能与老帅和少帅相提并论。我们在老、少帅的带领下才能从关外一隅之地逐步壮大,最后由大帅坐进了北京城。我发觉,跟着老、少帅走,无往而不胜;拧着走的,都会头破血流!你说是不是,张参谋长?”    哥是不是有些闹个人崇拜了?可是在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